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滥用诉权的概念首次出现于法国,被定义为“权利滥用”,我国法律对于滥诉行为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现代法学理论将滥用诉讼权利定义为“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出于恶意或者其他不合法动机和目的,利用法律赋予的民事诉讼权利,在明知自己的主张或者行为不为法律所认可的情况下,以合法形式进行恶意行使,以给其他民事诉讼主体造成某种损害后果的行为”。按照在司法实践中的表现形式,滥诉行为可主要划分为虚假诉讼、恶意诉讼和无理缠诉三种类型。无论是何种类型,当事人在没有诉权却凭空制造有诉权的假象,或者有诉权但却不合理甚至恶意利用诉权的行为,都是违反起诉审慎原则的滥用诉权行为。滥诉行为由来已久,但在立案登记制改革之前,基于立案审查制对当事人起诉权的限制,能够防止一部分滥诉情况的发生。而随着立案登记制的实施,滥用起诉权数量激增,究其原因可归纳为社会诚信体系的不健全、法律规制的欠缺、司法资源相对短缺、对法院定位的误解等四个方面。法院对滥诉的规制首先需要确立原则,在原则的基础上制定相关的具体政策,以规制滥用起诉权而言,需要明确立案审查首先是一种审判权的行使,而非是单纯的接待行为;其次,新《民事诉讼法》正式引入的诚实信用原则应称为规制滥诉行为的指导性原则,这也是正确区分合理诉讼和滥诉的标准;最后,需要对滥诉的行为进行侵权属性的定性,这是相关受害人追究和人民法院处罚滥诉当事人的法律依据和基准。在确立了基本原则的前提上,针对目前滥用起诉权的问题,提出统一审查滥诉行为的模式及标准、加强立案引导作用、分源分流与类型化管理、建立各部门和单位的联动机制四点具体规制措施。
推荐文章
融媒体时代下人民法院新闻宣传工作创新探析
融媒体中心
人民法院
新闻宣传工作
人民法院信息化系统建设探讨
智慧法院
信息化
智能化
规划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办公大楼设计浅谈
法文化
场所意义
法制性格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审判法庭办公楼室调设计
空调负荷
二管制
四管制
大楼中庭
设计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立案登记制背景下人民法院规制滥诉行为研究
来源期刊 特区法坛 学科 政治法律
关键词 立案登记制 行为研究 法律规制 人民法院 滥用诉权行为 民事诉讼权利 《民事诉讼法》 恶意诉讼
年,卷(期) 2017,(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0-34
页数 5页 分类号 D925.1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范煜 4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立案登记制
行为研究
法律规制
人民法院
滥用诉权行为
民事诉讼权利
《民事诉讼法》
恶意诉讼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特区法坛
月刊
海南省海口市龙昆南路123号
出版文献量(篇)
3152
总下载数(次)
18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