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急性心肌梗死( AMI)发病高峰集中在上午6∶00-12∶00之间,夜间20∶00又有一次高峰。其发生可看做是应激因素(外因)与节律因素(内因)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但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现今认为此现象与清晨前后交感神经系统活性迅速增强,儿茶酚胺类血管活性物质释放增多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激活有关。目前研究证实,在哺乳类动物中生物时钟运作至少有8个核心生物时钟基因参与:Period 1(Per 1)、Period 2(Per 2)、Period 3(Per 3)、Cryptochrome 1(Cry 1)、Cryptochrome 2(Cry 2)、CLOOK、BMAL 1和Casein kinase I ε。随着AMI昼夜节律性研究的深入,时间治疗学应运而生,可根据不同患者的病理生理状态下的昼夜节律性,结合时间治疗学制定出个体化的治疗措施。本文就急性心肌梗死与血压、凝血节律性的关系、涉及机制及时间治疗学作一综述。
推荐文章
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对脑梗死急性期病人预后的影响
脑梗死
高血压
血压昼夜节律
神经功能评估
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特点及分析
脑梗死
动态血压
昼夜节律
血压变异性
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进展性脑梗死
血压昼夜节律
非杓形血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昼夜节律参与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机制及相关治疗进展
来源期刊 疑难病杂志 学科
关键词 昼夜节律 心肌梗死,急性 时间治疗学
年,卷(期) 2017,(2)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5-198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382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6450.2017.02.02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牛文豪(综述) 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 1 6 1.0 1.0
2 梁春(审校) 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 1 6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30)
二级引证文献  (19)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7)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20(1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昼夜节律
心肌梗死,急性
时间治疗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疑难病杂志
月刊
1671-6450
13-1316/R
大16开
石家庄市天山大街238号
18-187
200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406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3703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