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地貌演化是地貌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选择若干反映地貌演化特征综合性较强的指标,以30 m分辨率的DEM数据为基础,对内蒙古十大孔兑流域的地貌演化格局进行了研究.在借助灰色GM(1,1)模型对研究区地貌演化特征的空间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的同时,进一步结合构造活动、岩性特征及气候演变对孔兑流域地貌景观的成因机制及形成效应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十大孔兑各流域目前除罕台川为接近壮年期的幼年地貌以及壕庆河为老年期地貌之外尚处于壮年期演化阶段,孔兑流域在未来较长时期内产沙潜力仍然巨大,其入黄泥沙中来自上游砒砂岩区的粗砂及库布齐沙漠沙分别在长短期尺度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孔兑区所受的内外营力对抗作用或侵蚀强度以西部大于东部、中上游区表现突出为特点,其原因主要与西侧地表隆升程度较高有关,而降雨的空间差异对地貌演化效应的影响相对较小;与之相反,主沟纵剖面却以东部流域演化程度较高为特点,这主要与东部地表本身抬升程度低而慢有关,其次与东部降雨量略多以及岩性特征可能也存在一定关系.此外,从地貌景观的西高东低格局的形成时间考虑,其演化和发育时间主要集中在第四纪以来,期间由于气候变化可能经历过若干次“慢-快”发育的交互变化过程.
推荐文章
内蒙古十大孔兑输沙量估算
输沙量
十大孔兑
黄河
估算方法
相关性分析
内蒙古十大孔兑水沙特性及治理措施研究
十大孔兑
水沙特性
沙坝淤堵
引洪放淤
内蒙古
黄河
内蒙古达拉特旗十大孔兑综合治理方案研究
综合治理
丘陵区
风沙区
平原区
水土保持
十大孔兑
达拉特旗
内蒙古
内蒙古十大孔兑对黄河干流水沙及冲淤的影响
十大孔兑
来沙系数
河道冲淤
内蒙古河段
黄河上游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内蒙古十大孔兑流域地貌演化格局及其成因机制
来源期刊 干旱区地理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十大孔兑 地貌演化 GM(1,1)模型 构造活动 岩性 气候效应
年,卷(期) 2017,(6) 所属期刊栏目 地表过程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88-1197
页数 10页 分类号 P931.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师长兴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56 624 16.0 23.0
5 刘晓菲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7 41 4.0 6.0
9 阳辉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8 18 3.0 4.0
13 顾畛逵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4 6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82)
共引文献  (422)
参考文献  (2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8)
二级引证文献  (0)
192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4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5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7(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2(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7(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8(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9(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0(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2(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3(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4(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5(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6(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7(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8(2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0(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2(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3(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4(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5(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十大孔兑
地貌演化
GM(1,1)模型
构造活动
岩性
气候效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干旱区地理
双月刊
1000-6060
65-1103/X
大16开
乌鲁木齐市北京南路818号
58-45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14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5484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