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旧小说和戏文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或听到在处决犯人时,那些朝廷命官总会这样说:“午时三刻,推出去斩了!”当犯人被押送到法场时,如果时辰不到“午时三刻”,还得等,等时辰一到才开刀问斩.为什么当时行刑总是选在“午时三刻”?其实这是有一定讲究的. 需要从我国古代的计时方法说起.现时每昼夜为二十四小时,在古时则为十二个时辰.古时的时辰不以一二三四来算,而用子丑寅卯作标,又分别用鼠牛虎兔等生肖动物作代,以便记忆. 具体划分:子(鼠)时是晚十一到凌晨一点,以十二点为正点;丑(牛)时是凌晨一点到凌晨三点,以两点为正点,以此类推.
推荐文章
吴兴祚三海岩诗刻小考
三海岩
吴兴祚
周恂
诗歌
摩崖石刻
书法
三峡古代舟楫文化初探
三峡
古代
舟楫
航运
文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古代行刑为何选“午时三刻”?
来源期刊 民风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17,(4) 所属期刊栏目 原来如此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1
页数 1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民风
月刊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21
总下载数(次)
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