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究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血清炎性标志物与颈动脉斑块相关性.方法 用颈动脉超声检测64例ICVD患者颈内动脉中层厚度,依据检测结果分为无斑块组(22例)与斑块组(42例),并依据斑块性质再将斑块组分为不稳定斑块组(25例)与稳定斑块组(17例).对各组既往病史、血清炎性标志物等进行比较,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炎性标志物[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17(IL-17)、白介素-1β(IL-β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斑块组的年龄、入院时舒张压、收缩压及TNF-α、hs-CRP、IL-17、IL-β、MMP-9等水平均高于无斑块组(P<0.05);不稳定斑块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IL-17、MMP-9是不稳定斑块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CVD患者TNF-α、hs-CRP、IL-17、IL-β、MMP-9等水平和颈动脉斑块存在及斑块的稳定性密切相关,IL-17、MMP-9是斑块不稳定独立预测因素.
推荐文章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病变的临床研究
颈动脉
颅外段
彩色血管超声
同型半胱氨酸
超敏C反应蛋白
颈动脉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
颈动脉超声
缺血性脑血管病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
中老年人颈动脉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性分析
缺血性脑血管病
脑梗死
颈部血管彩超
不稳定斑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炎性标志物与颈动脉斑块相关性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血清炎性标志物 颈动脉斑块稳定性
年,卷(期) 2017,(2)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诊治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3,215
页数 2页 分类号 R74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润都 3 1 1.0 1.0
2 路颜羽 1 0 0.0 0.0
3 司金春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6)
共引文献  (125)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5(1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6(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缺血性脑血管病
血清炎性标志物
颈动脉斑块稳定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月刊
1001-1889
22-1136/R
吉林省吉林市重庆街2158号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423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22162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