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结合CO2地质利用与封存技术机理,在国际权威潜力评估公式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了适合中国地质背景的次盆地尺度CO2封存潜力评估方法及关键参数取值.同时,以四川盆地为例,依次开展了枯竭油田地质封存与CO2强化石油开采、枯竭气田与CO2强化采气、不可采煤层地质封存与CO2驱替煤层气,以及咸水层地质封存技术的CO2地质封存潜力.结果表明,四川盆地利用深部咸水层与枯竭天然气田CO2地质封存潜力最大,期望值分别达154.20× 108t和53.73×108t.其中,枯竭天然气田因成藏条件好、勘探程度高、基础建设完善,为四川盆地及其周边利用枯竭气田CO2地质封存技术实现低碳减排提供了早期示范机会.CO2地质利用与封存潜力评估方法,对进一步开展全国次盆地尺度理论封存潜力评估与工程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推荐文章
CO2地质利用与封存的关键技术清单
CO2地质利用与封存
技术分类与评估
场地表征与筛选
监测技术
场地风险评估
咸水层CO2地质封存泄漏监测的示踪剂优选
二氧化碳
地质封存
泄漏监测
气体示踪剂
六氟化硫
配伍性
四川盆地西部油气资源潜力
四川盆地西
西部
有机质丰度
成熟度
生烃量
资源潜力
鄂尔多斯盆地CO2地质封存适宜性与潜力评价
CO2地质封存
鄂尔多斯盆地
盖层封闭性
层次分析法
封存潜力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四川盆地理论CO2地质利用与封存潜力评估
来源期刊 地质通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CO2地质利用 CO2地质封存 次盆地尺度 潜力评估 关键参数
年,卷(期) 2017,(6) 所属期刊栏目 矿产资源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88-1095
页数 8页 分类号 P618.13
字数 4571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旭峰 38 444 12.0 20.0
2 张超 56 354 9.0 17.0
3 金晓琳 4 11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2)
共引文献  (212)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2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CO2地质利用
CO2地质封存
次盆地尺度
潜力评估
关键参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通报
月刊
1671-2552
11-4648/P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45号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地质通报》编辑部
2-767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30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7090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