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银杏叶胶囊和阿司匹林片治疗,治疗组给予补阳还五汤[当归15 g,三七粉(冲服)2 g,桃仁15 g,红花10 g,炙黄芪60~ 150 g,川芎8 g,赤芍15 g,地龙8 g]治疗,每日1剂.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4.28%,对照组有效率为74.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证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具有良好的补气祛瘀、通络活血的治疗作用.
推荐文章
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临床疗效评估
补阳还五汤
治疗
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
临床疗效
补阳还五汤结合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疗效观察
补阳还五汤
针灸
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
疗效
三七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35例
中风后遗症
气虚血瘀证
三七补阳还五汤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证临床研究
来源期刊 中医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中风后遗症 气虚血瘀证 补阳还五汤 中医药疗法 中西医结合
年,卷(期) 2017,(12)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452-2455
页数 4页 分类号 R255.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368/j.issn.1674-8999.2017.12.637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4)
共引文献  (210)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103)
二级引证文献  (16)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0(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2(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3(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4(21)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5(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6(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20(14)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中风后遗症
气虚血瘀证
补阳还五汤
中医药疗法
中西医结合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医学报
月刊
1674-8999
41-1411/R
大16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1号
36-153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109
总下载数(次)
31
总被引数(次)
643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