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不同城市要素的集聚现象具有不同的空间模式,定量化研究城市要素集聚模式的差异和联系对于理解城市发展机理、合理制定城市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武汉市为例,获取不透水表面、商业服务业网点(POI)、人口、容积率、城市道路等城市要素数据;采用核密度估计法识别城市主次中心,从城市要素的分布形态、集聚程度、集聚模式等来研究城市要素的空间分布格局特征.研究发现,武汉市呈现“一主七副”的多中心结构,各城市要素从城市中心向外呈反S型的圈层递减.采用集聚度指数衡量城市要素的集聚水平,结果显示商业POl、人口密度的集聚程度最大,其次是容积率、道路密度、不透水表面占比.高度集聚的商业POI、人口密度呈现出点状模式与带状模式相结合的分布模式,中度集聚的道路密度、容积率呈现点状模式、环状模式与轴状模式相结合的分布模式,低度集聚的不透水表面密度主要表现为环状模式.城市中心的吸引、立体空间开发等促进了城市要素的向心集聚,交通干线、稀缺景观资源的廊道效应等重塑了城市要素的空间分布形态.
推荐文章
武汉市雷电分布特征及雷暴日资料的对比分析
雷电
雷暴日
人工观测
雷电定位
武汉市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分析
城市化
产业链
城乡经济二元化
基础设施建设
武汉
武汉市城市用地扩张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影响
生态系统服务
城市用地扩张
时空影响分析
武汉市
1990~2010年武汉市人口空间分布及演化特征研究
武汉市
人口空间分布与演化
人口密度
人口重心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武汉市城市空间集聚要素的分布特征与模式
来源期刊 地理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城市要素 空间集聚 核密度估计 梯度分析 反S方程 武汉市
年,卷(期) 2017,(8) 所属期刊栏目 城市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32-1443
页数 12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1821/dlxb201708008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54)
共引文献  (679)
参考文献  (3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7)
同被引文献  (242)
二级引证文献  (24)
195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6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9(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7(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8(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1999(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0(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3(3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1)
2004(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5)
2005(3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6)
2006(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7(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08(2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9(26)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1(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2(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3(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14(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15(11)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6(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6)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5)
  • 引证文献(13)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20(20)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1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城市要素
空间集聚
核密度估计
梯度分析
反S方程
武汉市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理学报
月刊
0375-5444
11-1856/P
16开
北京安外大屯路甲11号
2-109
193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820
总下载数(次)
23
总被引数(次)
271552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