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竹木材料孔隙结构特征是影响材料性能的重要因素.通过定量表征与直观观察相结合方式探索竹木材料内部孔隙结构特征.通过对比分析,建立竹木材料内部孔隙结构与组织构造的对应关系,分析竹木材料内部孔隙结构差异,研究孔隙结构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方法]以毛竹和樟子松木材为试验材料,采用压汞法对材料的孔隙率、孔体积、孔径分布、比表面积等参数进行定量测试,分析材料的孔隙结构特征.采用扫描电镜对材料的组织结构(毛竹:导管、筛管、薄壁细胞和纹孔等部位.樟子松:管胞、射线薄壁细胞、纹孔等部位)进行观察,确定各组织结构所构成孔隙的孔径范围.[结果]孔隙率(毛竹47.58%、樟子松67.16%)及汞压入量(毛竹0.633 mL/g、樟子松1.596 mL/g)测试结果表明毛竹内部孔体积显著低于樟子松.总孔面积(毛竹82.04 m2/g、樟子松18.16 m2/g)及中孔孔径(毛竹33.8 nm、樟子松445.0 nm)对比结果表明毛竹中大部分孔隙集中在孔径较小区域(32.4 nm左右),而樟子松木材中孔隙孔径主要集中在226.7、7082.3 nm左右,造成毛竹孔面积显著高于樟子松木材.结合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可知,毛竹中孔径11.3~100μm范围内孔隙主要对应导管、基本组织中的薄壁细胞及纤维细胞.而835.0 nm左右孔隙对应基本组织及纤维细胞上纹孔.樟子松木材中孔径20μm左右孔隙对应樟子松木材管胞;而7082.3 nm左右孔隙则对应具缘纹孔的纹孔口和射线薄壁细胞.此外,毛竹和樟子松木材中孔径小于1μm的孔隙结构(毛竹中32.4 nm左右,樟子松木材中226.7、749.9 nm左右)主要位于具缘纹孔塞缘及细胞壁上.[结论]采用压汞法和扫描电镜观察方法可以实现对毛竹及樟子松木材孔隙结构的表征分析,有助于分析竹木材料性能差异产生的原因.然而,在通过压汞测试材料孔隙结构参数时,受墨水瓶孔效应影响,部分孔径较大的孔隙被认为是小孔,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后续研究应考虑竹木材料的孔隙形态,从而实现对竹木材料孔隙结构的全面准确表征.
推荐文章
基于横向振动法对樟子松木材进行应力分等的研究
振动法
动态弹性模量
静态抗弯弹性模量
抗弯强度
竹材显微构造与孔隙结构研究进展
竹材
微观构造
孔隙结构
表征方法
热处理温度与时间对樟子松木材颜色的影响
樟子松
热处理工艺
木材颜色
樟子松木材横纹压缩时黏弹性与能量吸收特性研究
横纹压缩
黏弹性
能量吸收
蠕变
缓冲系数
樟子松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毛竹与樟子松木材孔隙结构的比较
来源期刊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毛竹 樟子松 孔隙结构 压汞法 扫描电镜
年,卷(期) 2017,(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7-162
页数 6页 分类号 S781.9|S785
字数 531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2006.2017.02.023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4)
共引文献  (139)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103)
二级引证文献  (9)
195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1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3(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6)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0)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8)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毛竹
樟子松
孔隙结构
压汞法
扫描电镜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000-2006
32-1161/S
大16开
南京市龙蟠路159号南京林业大学
28-16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299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6715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