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比较逆行腓动脉和胫后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对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 选择30例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16例采取逆行腓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治疗为A组,另16例采取逆行胫后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治疗为B组.比较两组皮瓣的旋转点、瓣部宽、皮瓣总长、皮瓣长宽比以及皮瓣成活情况、皮瓣功能及皮瓣供区并发症.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16例采取逆行腓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治疗为A组,另16例采取逆行胫后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治疗为B组.比较两组皮瓣的旋转点、瓣部宽、皮瓣总长、皮瓣长宽比以及皮瓣成活情况、皮瓣功能及皮瓣供区并发症.结果 两组旋转点、瓣部宽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A组皮瓣总长、皮瓣长宽比明显大于B组(P<0.05).两组增生性瘢痕、色素沉着发生率、植皮区麻木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A组瘙痒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采用逆行腓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或逆行胫后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治疗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均可获得相似的皮瓣一期成活率和皮瓣功能,但前者的安全修复范围更大,皮瓣供区并发症较少.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两种穿支筋膜蒂皮瓣对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效果对比
来源期刊 西南国防医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腓动脉 穿支筋膜蒂皮瓣 胫后动脉 软组织缺损
年,卷(期) 2017,(3)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50-253
页数 4页 分类号 R816.8
字数 348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0188.2017.03.012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9)
共引文献  (94)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25)
二级引证文献  (5)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1(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3(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腓动脉
穿支筋膜蒂皮瓣
胫后动脉
软组织缺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西南国防医药
月刊
1004-0188
51-1361/R
大16开
成都市锦江区天仙桥北路12号
199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2121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356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