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评估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upper lumbar disc herniation,ULDH)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影像学表现,探讨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在ULDH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6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29例ULDH患者,其中L1/2椎间盘突出9例,L2/3椎间盘突出16例,L1/2和L2/3双节段椎间盘突出4例;正常无椎间盘突出志愿者58例为对照组.ULDH组年龄20~56岁,女10例,男19例;对照组年龄22~56岁,女21例,男37例.两组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两组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学参数,包括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胸腰段后凸角(thoracolumbar junctional angle,TLJ)、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ULDH组测量突出节段椎间盘前、后缘高度和椎间盘角度,对照组测量L1/2、L2/3椎间盘;观察两组是否存在滑脱及椎体楔形变,测量滑脱距离及楔形变角度.根据矢状面形态进行Roussouly分型并比较两组间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和Roussouly分型结果.结果:ULDH组的PI、PT、SS和LL分别为36.0°±8.8°、12.5°±6.7°、23.4°±9.6°、36.1°±9.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6°±8.6°、15.4°±6.7°、28.0°±9.1°、48.1°±9.0°(P均<0.05);ULDH组的TK、TLJ和SVA分别为33.3°±11.0°、17.0°±6.6°、5.6±20.1mm,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7°±12.1°、6.2°±5.8°、-18.2±16.6mm (P均<0.05).ULDH组的L1/2椎间盘前、后缘高度分别为6.1±1.9mm和5.1±2.1mm,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7±1.8mm和8.5±2.4mm (P<0.05);L2/3椎间盘前、后缘高度分别为7.1±2.1mm和5.1±2.7mm,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5±1.9mm和8.3±2.6mm(P<0.05).ULDH组L1/2和L2/3椎间盘角度分别为4.9°±3.0°和5.2°±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2.7°和3.1°±2.6°(P<0.05).ULDH组中后滑脱患者10例(34.5%),明显高于对照组(0%)(P<0.05).ULDH组后滑脱距离5.3±1.9mm,24例(82.8%)椎间盘突出节段邻近椎体存在明显楔形变(8.7°±2.4°);而对照组仅2例(3.4%)存在腰段椎体楔形变,比例明显低于ULDH组(P<0.05).ULDH组Roussouly分型Ⅰ、Ⅱ、Ⅲ、Ⅳ型所占比例分别为48.3%、31.0%、17.3%和3.4%,对照组分别为10.3%、46.6%、32.8%和10.3%,其中Ⅰ型在ULDH组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分型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ULDH患者以Roussouly分型Ⅰ型居多,PI较低,且较正常人群相应节段椎间盘高度显著降低、椎间隙角度增加.
推荐文章
软骨终板形态与腰椎间盘突出症之间关系的影像学研究
软骨终板
椎间盘
椎间盘突出症
螺旋CT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诊断和临床评价
脊髓造影
X线计算机
断层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病理学分型的椎间盘造影表现
腰椎
椎间盘移位
磁共振成像
放射摄影术
病理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的影像学分析
来源期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 骨盆入射角 腰椎前凸角 Roussouly分型
年,卷(期) 2017,(6)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32-538
页数 7页 分类号 R681.5
字数 550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406X.2017.06.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邱勇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脊柱外科 439 2642 20.0 29.0
2 王斌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脊柱外科 227 1896 22.0 32.0
3 朱泽章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脊柱外科 207 1312 18.0 24.0
4 孙旭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脊柱外科 73 383 9.0 15.0
5 李松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脊柱外科 8 64 4.0 8.0
6 陈曦 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 52 221 7.0 11.0
7 徐亮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脊柱外科 15 43 5.0 6.0
8 陈忠辉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脊柱外科 4 21 4.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6)
共引文献  (55)
参考文献  (2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40)
二级引证文献  (5)
198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
骨盆入射角
腰椎前凸角
Roussouly分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月刊
1004-406X
11-3027/R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樱花园东街中日友好医院内
82-457
199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31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62002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