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前排看《兰花赋》,最初的感觉就是“精致”,从大场面的舞台调度、大小分场、角色塑造、道具与剧情的结合无不细致到位。总体而论,这部剧的叙事犹如前交响后长吟的悲歌,前半段密集紧张,精彩绝伦,后半段却略有延宕,削弱了紧张性,也;中淡了一些悲壮之意。
推荐文章
《伤逝》:孤独者的悲歌
<伤逝>
孤独
悲剧
浅析贝多芬《第五交响曲》
斗争性
主部
呈示部
再现部
异化民俗下的人性悲歌--解读《边城》
<边城>
民俗文化
异化
人性
悲剧
《伤逝》:孤独者的悲歌
<伤逝>
孤独
悲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前交响后长叹的悲歌
来源期刊 南国红豆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悲歌 舞台调度 角色塑造 紧张性 叙事 延宕 悲壮
年,卷(期) 2017,(B0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3-24
页数 2页 分类号 I207.411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悲歌
舞台调度
角色塑造
紧张性
叙事
延宕
悲壮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南国红豆
双月刊
大16开
广州市应元路15号2楼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03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81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