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贝加尔针茅草原不同土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连续6年的氮添加野外控制试验,8个氮素添加处理分别为N0(0 kg N·hm-2)、N15(15 kg N·hm-2)、N30(30 kg N·hm-2)、N50(50 kg N·hm-2)、N100(100 kg N·hm-2)、N150(150 kg N·hm-2)、N200(200 kg N·hm-2)、N300(300 kg N·hm-2),采用氯仿熏蒸提取法和Biolog生态板法,分析了不同氮添加量下草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长期添加无机氮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降低;高氮添加(N100、N150、N200、N300)提高了微生物生物量氮,显著降低了微生物熵.培养96 h时,生态板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在0∽10 cm土层大小顺序依次为N50>N30>N100>N15>N0>N200>N150>N300.相同氮添加量下,不同深度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AWCD值总体表现为0∽10 cm土层高于10∽20 cm土层.0∽10 cm土层,高氮添加(N100、N150、N200、N300)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指数H低于或显著低于对照(N0),均匀度指数E高于或显著高于对照,各处理间优势度指数D差异不明显.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高氮处理、低氮处理及无氮添加下土壤微生物对碳源利用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土壤pH、有机碳、全氮、全磷、微生物生物量氮、微生物熵、微生物量碳氮比、硝态氮与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密切相关,100 kg N·hm-2氮添加量是土壤微生物活性从促进到抑制的一个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