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分析,以荒草地作为对照,选取贵州省西南部喀斯特高原花江峡谷地区6种不同的生态恢复模式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林下土壤的理化性质、抗侵蚀特征、渗透性能及其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该地区不同恢复模式对土壤产生的生态效应及作用过程.结果表明:(1)相较于荒草地,不同恢复模式对土壤容重、总孔隙度等物理特性指标和抗冲性系数、抗蚀性指数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p<0.05).其中,不同恢复模式总孔隙度与非毛管孔隙度均值分别较荒草地提高了2.62%,6.45%;土壤紧实度、容重均值分别较荒草地降低了19.95%,3.98%,趋于稳定的不同恢复模式抗冲性系数均值为荒草地的1.79倍,流失的干土重均值仅为荒草地的45.42%;不同恢复模式趋于稳定的抗蚀指数均值较荒草地高27.53%.(2)不同恢复模式土壤初渗率(2 min)、稳渗率、平均渗率、渗透总量4个指标的均值依次为荒草地的1.6倍,1.0倍,1.2倍和1.3倍;土壤渗透性能的主成分综合评价模型Z=0.9689×F1结果表明不同恢复模式渗透性平均得分(0.186 0)比荒草地(-1.115 8)高,这反映出不同恢复模式渗透性能较好.(3)土壤养分中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与渗透总量、抗冲性系数和抗蚀性指数普遍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土壤抗侵蚀特性和渗透能力与土壤养分关系紧密.综上所述,不同恢复模式对该地区的林下土壤物理性质、土壤抗侵蚀特性和渗透能力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而这些生态功能的改善对土壤养分的赋存和流失具有很大关联.
推荐文章
贵州喀斯特高原花江峡谷区不同恢复模式的土壤养分特征
喀斯特高原
花江
恢复模式
土壤养分
喀斯特高原峡谷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抗蚀性
土壤抗蚀性
植被类型
喀斯特
高原峡谷区
主成分分析
晋北丘陵风沙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化学特征与生态恢复效应
人工植被
恢复模式
恢复效应
土壤理化特征
石漠化治理区不同生态恢复模式土壤质量评价
不同生态恢复模式
养分指标
土壤质量评价
石漠化治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喀斯特高原峡谷区不同恢复模式的土壤生态效应
来源期刊 水土保持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不同恢复模式 喀斯特高原峡谷区 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抗侵蚀特性 生态效应
年,卷(期) 2017,(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4-161,168
页数 9页 分类号 S157.1
字数 965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870/j.cnki.stbcxb.2017.03.02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瑞 贵州大学林学院 64 374 11.0 16.0
2 鲍乾 贵州大学林学院 3 37 3.0 3.0
3 李万红 贵州大学林学院 2 17 2.0 2.0
4 陆发俊 贵州大学林学院 1 6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35)
共引文献  (717)
参考文献  (3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71)
二级引证文献  (5)
194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7(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0(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1(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2(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3(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4(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5(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06(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6)
2007(2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8(3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3)
2009(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0)
2010(3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4)
2011(3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12(1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3(14)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4(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5(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6)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不同恢复模式
喀斯特高原峡谷区
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抗侵蚀特性
生态效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水土保持学报
双月刊
1009-2242
61-1362/TV
大16开
陕西杨陵区西农路26号
52-150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614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1465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