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寨卡病毒于1947年被发现,既往认为该病毒主要在亚洲、欧洲、非洲流行,然而在2015年,该病毒传播至美洲,首先在巴西暴发,随后蔓延至美洲绝大部分国家。该病毒是一种黄病毒,可分为亚洲型与非洲型。大部分寨卡病毒感染者为无症状感染,但是寨卡病毒具有嗜神经性和致畸作用,可诱发成人Guillain-Barre综合征和新生儿小头畸形。蚊媒传播是该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此外,该病毒还可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目前,寨卡病毒最有效的防控方法是控制伊蚊,尚无针对寨卡病毒的疫苗上市。
推荐文章
猪圆环病毒病的流行病学及防控措施
猪圆环病毒病
流行病学
临床症状
防控
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及防控
非洲猪瘟
流行病学
诊断
防控
452例儿童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急性呼吸道感染
儿童患者
流行病学
鼻病毒感染
流感病毒A型感染
寨卡病毒病的流行病学进展
寨卡病毒
流行病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寨卡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和防控措施
来源期刊 上海预防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寨卡病毒 流行病学 致畸作用 小头畸形 蚊媒传播
年,卷(期) 2017,(1) 所属期刊栏目 本期专稿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16,22
页数 7页 分类号 R188.11
字数 6762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曹广文 第二军医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 150 1037 18.0 24.0
2 杨帆 第二军医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 32 151 8.0 11.0
3 马龙腾 第二军医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 4 13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4)
共引文献  (53)
参考文献  (3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4)
  • 参考文献(1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寨卡病毒
流行病学
致畸作用
小头畸形
蚊媒传播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上海预防医学
月刊
1004-9231
31-1635/R
大16开
上海市延安西路1326号22楼
4-703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587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477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