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评价新型可吸收封堵器的生物安全性、相容性、可行性和有效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实验动物成年比格犬27只,17只实验组用犬通过开胸B超引导下经右室游离壁穿刺室间隔方法复制室间隔缺损(VSD)动物模型,模型犬复制后,即刻植入可吸收VSD封堵器,术后抽血查生化指标,并在第3、6、9和12个月随机处死3只实验组犬和2只对照组犬,取其心脏及其他脏器标本.通过比较血液生化指标、心脏大体标本、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对其他器官进行病理学检查,评价新型可吸收封堵器植入后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 所有实验用犬均存活,无并发症,病理组织学检查示封堵器逐渐被破坏吸收并完全被纤维组织及内皮细胞覆盖,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示封堵器表面逐渐出现上皮细胞,并可见新生血管组织.结论 新型可吸收封堵器设计科学合理、操作简便,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其内皮化完全且迅速,并发症少,可有效的封堵VSD,具有良好的临床安全性应用前景.
推荐文章
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的护理体会
室间隔缺损
Amplatzer封堵器
护理
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伴膜部瘤44例疗效分析
室间隔缺损
膜部瘤
国产封堵器
经胸超声心动描记术
介入治疗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经导管封堵的疗效视察
室间隔缺损
心脏导管插入术
心脏缺损,先天性
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封堵器
室间隔缺损
心脏导管插入术
超声心动图
心电图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可降解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的动物实验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比格犬 可吸收封堵器 经胸介入 食管超声
年,卷(期) 2017,(13)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4-49
页数 6页 分类号 R-332
字数 405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17.13.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天力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外科 32 204 6.0 13.0
2 潘一峰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肝胆肠研究中心 78 436 9.0 17.0
3 陈艺丹 2 5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0)
共引文献  (8)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8)
二级引证文献  (2)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室间隔缺损
比格犬
可吸收封堵器
经胸介入
食管超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半月刊
1005-8982
43-1225/R
大16开
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87号
42-143
199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199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11922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