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与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相关性及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高危因素.方法 以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北京4家医院就诊室上速患儿为研究对象,多中心前瞻性观察研究,根据左室射血分数改变分为心肌病及非心肌病组,分析年龄、性别、室上速发作类型、心室速率、发作频率及发作持续时间与心功能损伤的相关性.组间比较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183例室上速患儿中,阵发性室上速149例,房性心动过速(房速)34例.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发生率为13.1% (24/183).阵发性室上速及房速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发生率分别为10.1% (15/149)及26.5%(9/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37,P=0.011).心肌病组与非心肌病组相比,房速所占比例(37.5%比15.7%,x2=6.537,P=0.011)、心动过速发作频率[2.5(1.0~4.8)比4.0(1.0 ~ 10.0)次/年,Z=-2.223,P=0.026],心动过速发作持续时间[11.0(1.1 ~36.0)比2.5(1.0 ~ 12.0)h,Z=-2.154,P=0.03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就诊年龄、首次发病年龄、性别、是否合并感染、是否先天性心脏病、发作时心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17,P=0.264;t=-0.268,P=0.789;x2=0.025,P=0.875;x2=0.015,P=0.902;x2=2.283,P=0.131;t=-0.614,P=0.544).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动过速发作持续时间对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发生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x2=4.827,P=0.028),而心动过速发作类型及发作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558,P=0.110;x2=0.887,P=0.346).通过ROC曲线分析显示预测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发生的心动过速发作持续时间最佳临界值为8.5h(敏感度62.5%,特异度70.4%).结论 4家医院儿童室上速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发生率为13.1%,其中儿童房速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阵发性室上速.发作持续时间是儿童室上速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关键高危因素.
推荐文章
不良窦速诱发的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心肌病
心动过速
不良窦速
诊断
治疗
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心动过速
室上性
消融术
射频
射频消融治疗老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老年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射频消融
疗效
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10例体会
导管消融术
心动过速,阵发性
心动过速,室上性
治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相关因素多中心研究
来源期刊 中华儿科杂志 学科
关键词 心动过速,室上性 儿童 心肌疾病
年,卷(期) 2017,(9)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68-671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343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0578-1310.2017.09.009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心动过速,室上性
儿童
心肌疾病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儿科杂志
月刊
0578-1310
11-2140/R
16开
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东河沿街69号
2-62
195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133
总下载数(次)
32
总被引数(次)
11562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