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该研究选择2种氮源(氯化铵和人工配合饲料)对生物絮团进行培养实验.经12d的培养,结果表明:第1~5天,饲料组生物絮团的沉降量高于氯化铵组.第5天时,氯化铵组和饲料组的生物絮团量分别达到1.6mL/L和3.2mL/L;第6~10天,氯化铵组生物絮团沉降量高于饲料组.第10天时,氯化铵组和饲料组的生物絮团量分别达到6.5mL/L和6.1mL/L;第11~12天,饲料组生物絮团的沉降量高于氯化铵组.至实验结束,氯化铵组和饲料组生物絮团形成量分别达到7.2mL/L和8.8mL/L.所以采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培养生物絮团的方式效果更好.
推荐文章
生物絮团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絮团
水产养殖
水质改良
生物膜
生物絮团技术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生物絮团技术
对虾养殖
发展现状
影响因素
pH对微生物絮团氨氮转化效率及细菌活性的影响
生物絮团
pH
水产养殖固体废弃物
悬浮式生物反应器
氨氮转化
生物絮团培养过程中养殖水体水质因子及原核与真核微生物的动态变化
生物絮团
PCR-DGGE
草鱼
原核微生物
真核微生物
总氮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生物絮团的培养及影响因素
来源期刊 安徽农学通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生物絮团培养 氯化铵 人工配合饲料 沉降量
年,卷(期) 2017,(20) 所属期刊栏目 动物科学与饲料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2-84
页数 3页 分类号 S964
字数 330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7731.2017.20.03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孙述好 8 12 2.0 3.0
2 赵兴文 9 24 3.0 4.0
3 魏磊 1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10)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21)
二级引证文献  (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生物絮团培养
氯化铵
人工配合饲料
沉降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安徽农学通报
半月刊
1007-7731
34-1148/S
大16开
合肥市徽州大道193号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内
24-146
199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046
总下载数(次)
44
总被引数(次)
7646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