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大鼠孕期和哺乳期高蛋白饮食对雄性子代生长的影响. 方法 雌性Wistar大鼠受孕后,随机分为Ⅰ组、Ⅱ组和Ⅲ组,每组10只.3组孕期和哺乳期分别以不同蛋白质供能比的等能量纯化饲料喂养,包括饲料Ⅰ(蛋白质14.0%,碳水化合物69.3%,脂肪16.7%)、饲料Ⅱ(蛋白质24.0%,碳水化合物59.3%,脂肪16.7%)和饲料Ⅲ(蛋白质34.0%,碳水化合物49.3%,脂肪16.7%).子代出生后3d剔除雌性子代,并小窝喂养,于生后21d断乳后均以正常标准饲料喂养至生后77 d.测量雄性子代摄食量、空腹体重及身长,同时检测雄性子代内脏脂肪垫比重和血脂水平,并计算体重增长值、喂养效率及内脏脂肪垫比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法及Tamhane T2法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生后3d,Ⅱ组和Ⅲ组雄性子代的空腹体重均高于Ⅰ组[分别为(9.77±0.81)、(9.58±0.54)及(9.17±0.68)g,F=3.222,P=0.026].生后7、14及21d时,Ⅱ组雄性子代的空腹体重均高于Ⅰ组和Ⅲ组[7 d:分别为(17.59±1.24)、(15.96±1.17)及(16.52±1.05)g,F=23.684,P<0.001;14d:分别为(39.51±2.68)、(35.35±4.11)及(37.06±3.27)g,F=17.070,P< 0.001;21 d:分别为(67.77±4.22)、(63.43±3.98)及(64.43±3.81)g,F=84.195,P<0.001].生后7和14d,Ⅱ组雄性子代的身长均大于Ⅰ组[分另为(7.75±0.32)与(7.53±0.29)cm、(10.38±0.24)与(9.99±0.30)cm,P值均<0.05],且生后14d时Ⅲ组身长大于Ⅰ组,但小于Ⅱ组[分别为(10.22±0.25)与(9.99±0.30)cm、(10.22±0.25)与(10.38±0.24)cm,P值均<0.05].生后3~7和7~14 d,Ⅱ组和Ⅲ组雄性子代的平均体重增长均高于Ⅰ组[3~7 d:分别为(7.70±0.41)、(7.00±0.40)及(6.73±0.55)g,F=86.925,P<0.001;7~14 d:分别为(22.08±1.20)、(20.75±1.72)及(19.68±1.73)g,F=38.876,P<0.001],且Ⅱ组雄性子代平均体重增长均大于Ⅲ组(P值均<0.05).生后7~14 d,Ⅱ组雄性子代平均身长增长大于Ⅰ组[(2.63±0.19)与(2.48±0.17)cm,P<0.05].(2)3组雄性子代生后21~49、49~77及21~77 d的体重增长、摄食量及喂养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生后49d时,Ⅱ组雄性子代的平均身长均高于Ⅰ组和Ⅲ组[分别为(22.03±0.26)、(21.57±0.43)及(21.77±0.33)cm,F=3.222,P=0.026].生后49和77 d时,Ⅱ组、Ⅲ组的平均内脏脂肪垫比重均高于Ⅰ组(49 d:分别为3.87±0.32、3.90±0.27及3.50±0.34,F=3.631,P=0.035;77 d:分别为5.13±0.32、5.15±0.33及4.68±0.38,F=3.611,P=0.032).(3)生后21d时,Ⅱ组、Ⅲ组雄性子代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均低于Ⅰ组[分别为(0.89±0.10)、(0.97±0.12)及(1.12±0.13) mmol/L,F=7.283,P=0.004],但生后77 d时,Ⅱ组和Ⅲ组血清甘油三酯水平高于Ⅰ组[分别为(2.64±0.37)、(2.43±0.32)及(1.90±0.21) mmol/L,F=12.321,P<0.001].结论 大鼠孕期高蛋白饮食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雄性子代的出生体重.母体孕期和哺乳期高蛋白饮食可增加雄性子代青春期后内脏脂肪沉积和升高成年早期甘油三酯的水平.
推荐文章
孕期双酚A暴露对雄性子代大鼠生殖损伤的研究
双酚A
精子发生
精子品质
抗氧化酶
孕期和哺乳期双酚A暴露对雄性子代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双酚A
孕期
哺乳期
子代
雄性小鼠
学习记忆
母鼠哺乳期高蛋白饮食对早产大鼠学习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
早产大鼠
高蛋白供给
学习能力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大鼠孕期和哺乳期高蛋白饮食对雄性子代生长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学科
关键词 妊娠,动物 泌乳 膳食蛋白质类 动物,新生 大鼠
年,卷(期) 2017,(11) 所属期刊栏目 围产期营养与内分泌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83-789
页数 7页 分类号
字数 509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1007-9408.2017.11.004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3)
共引文献  (2355)
参考文献  (2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2)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4(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4(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6)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妊娠,动物
泌乳
膳食蛋白质类
动物,新生
大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月刊
1007-9408
11-3903/R
16开
北京市西安门大街1号
82-887
199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264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2928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