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凋落物是森林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是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载体.而凋落物分解是森林生态系统养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过程,是土壤有效养分供应能力的决定因素之一,与森林生产力及可持续生长密切相关.通过研究杨树人工林凋落物生物量及其分解过程,掌握其养分数量及其释放规律,为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重要依据.采用凋落物收集网法和凋落物分解袋法,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南京市浦口区13年生的杨树(Populus deltoides Bartr.cv."Lux"I-69/55)人工林生态系统凋落物生物量以及不同类型凋落物的分解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杨树人工林凋落物生物量约为5 t·hm-2·a-1,叶片是凋落物的主要成分,占凋落物总量的70%左右;通过Olson指数模型拟合得出的各凋落物的半分解时间及95%分解时间均表现为杨树枯枝>杨树枯叶>混合凋落物>枯死的林下植被>杨树根系.2年连续分解试验表明,凋落物中的N整体上呈先富集后释放的模式,P整体上呈持续富集的模式,K呈早期释放模式,而Ca和Mg的释放模式比较复杂.分解2年后,杨树地上部分凋落物(枯叶和枯枝)养分总释放量(N、P、K、Ca和Mg的总和)为86.1 kg·hm-2,养分回归率约为60%;林下植被凋落物养分总释放量为92.3 kg·hm-2,养分回归率达75%以上,表明林下植被凋落物是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归还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荐文章
天津平原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
杨树人工林
林龄
生物量
碳储量
松嫩平原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
杨树人工林
生物量
相容性生物量模型
碳储量密度
科尔沁沙地退耕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C、N、P储量和分配格局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退耕还林
C
N
P储量
分配格局
杨树人工林
黄浦江中上游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
上海
杨树
人工林
生物量
碳储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凋落物生物量及其分解特征
来源期刊 生态环境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杨树人工林 生物量 凋落物分解 养分回归 林下植被
年,卷(期) 2017,(9)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57-1464
页数 8页 分类号 S718.5|X173
字数 732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7.09.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唐罗忠 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 53 959 18.0 29.0
2 朱玲 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 7 46 3.0 6.0
3 贾志远 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 4 92 4.0 4.0
4 王瑞华 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 5 95 5.0 5.0
5 李勇 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 5 34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44)
共引文献  (362)
参考文献  (2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203)
二级引证文献  (29)
195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3(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5(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6(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8(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2(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3(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4(3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05(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6(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7(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8(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9)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9)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23)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20(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杨树人工林
生物量
凋落物分解
养分回归
林下植被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环境学报
月刊
1674-5906
44-1661/X
大16开
广州市天河区天源路808号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46-272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290
总下载数(次)
27
总被引数(次)
1523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