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建立应用于遗传性白内障基因突变筛查的DNA过氧化物酶检测方法.方法:针对已报道的遗传性白内障的基因突变位点晶状体蛋白CRYAB的p.R11H突变[CRYAB-32(G>A)]和缝隙连接蛋白50(Cx50)的p.S276F突变[CX50-827(C>T)],设计DNA过氧化物酶分子探针,建立DNA过氧化物酶探针和靶序列核苷酸反应体系.两个突变位点的检测均分为6组,即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实验组、阴性实验组以及2个空白对照组.主要观测各组与DNA过氧化物酶探针的显色反应.结果:DNA过氧化物酶探针与含CRYAB-32 (G>A)及CX50-827 (C>T)的阳性标本,在特定反应中结合均显现浅绿色,而与不含该突变的野生型DNA片段不反应不显色.结论:有过氧化物酶活性的DNA过氧化物酶作为一类新的颜色反应标签可应用于遗传性白内障基因突变的检测,能实现检测的可视化,简化检测硬件和操作步骤.
推荐文章
植物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基因家族研究进展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
酶学特性
基因家族
表达和分布
植物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研究进展
氧化胁迫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磷脂氢过氧化物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玉米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生物信息学分析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玉米
生物信息学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DNA过氧化物酶探针在遗传性白内障基因诊断中的应用
来源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DNA过氧化物酶 遗传性白内障 突变检测 基因诊断
年,卷(期) 2017,(1) 所属期刊栏目 技术与诊断学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4-48
页数 5页 分类号 R776.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4188/j.1671-8852.2017.01.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严明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眼科 22 97 4.0 9.0
2 乔晨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眼科 5 28 1.0 5.0
3 魏谭伟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眼科 3 41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8)
共引文献  (49)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7(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8(1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9(1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3(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DNA过氧化物酶
遗传性白内障
突变检测
基因诊断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双月刊
1671-8852
42-1677/R
大16开
武汉大学出版社大楼前楼6楼东侧
38-403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781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2242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