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摘要:
为了探讨能够减轻积灰的烟气余热回收换热器结构布置,提出了在换热管后加附属圆柱的方式,对6排管顺排布置换热器的流动传热及积灰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其次,采用正交试验法分析了附属圆柱的各因素组合方式对换热器积灰及流动换热性能的影响,获得了影响积灰及换热性能的主次要因素;最终得出能够有效降低颗粒沉积率的较优组合结构参数.结果表明:对于沉积率指标,附属圆柱直径是最敏感的因素,附属圆柱与换热管间距次之,附属圆柱安装角影响最小,而影响换热性能的最敏感因素为附属圆柱安装角;综合考虑颗粒沉积率与换热性能,选择的最优方案是附属圆柱直径为6 mm、圆柱与换热管间距为4 mm、附属圆柱安装角为40°;将颗粒沉积率作为优化目标,按照正交设计的最优组合管束与光管管束相比,其颗粒沉积率降低约55.1%,能够实现工业烟气余热的高效回收利用.
推荐文章
燃煤机组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影响因素分析与优化
烟气
余热回收
经济效益
相对效益
凝结水
换热器
电站锅炉烟气余热加热冷风关键技术研究
锅炉
烟气余热利用
电耗
磨损
积灰
腐蚀
酸露点
垃圾发电厂烟气余热回收技术研究与应用
余热回收
酸腐蚀
强化传热
传热系数
硅微粉在余热锅炉受热面上积灰的实验研究
硅微粉
积灰
捕获率
积灰速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烟气余热回收换热器积灰抑制技术研究及参数优化
来源期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工业余热 烟气换热器 抑制积灰 正交设计
年,卷(期) 2017,(9)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25
页数 7页 分类号 TK12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7652/xjtuxb201709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何雅玲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236 2427 25.0 42.0
2 王飞龙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7 4 1.0 2.0
3 汤松臻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5 4 1.0 2.0
4 童自翔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5 4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1)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工业余热
烟气换热器
抑制积灰
正交设计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月刊
0253-987X
61-1069/T
大16开
1960-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020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813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