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保障上分层遗留煤柱高效安全回收,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分别研究了煤柱在形成阶段和回收期间的应力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煤柱两侧工作面开采致使煤柱区应力叠加,下分层煤体沿工作面倾向呈现原始应力区、应力集中区和卸压区的交替形式;当煤柱形成有200 m和回收至200 m时,煤柱在形成阶段和回收期间的应力最大值接近,分别为35 MPa和35.05 MPa,但受支撑作用影响,两者最大应力值分别位于开采方向中部100 m和开采方向200 m;煤柱形成阶段的应力演化结果能够满足煤柱安全回收要求.
推荐文章
上分层遗留煤柱影响下工作面安全回采研究
遗留煤柱
支承压力
FLAC3D软件
数值模拟
塑性区
压缩荷载下煤岩损伤演化规律细观实验研究
煤岩
计算机层析摄影技术
细观损伤
微裂纹
演化
煤柱上应力变化规律及应用
高档普采
下分层
上分层
高应力
内应力
上分层煤柱群下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及主控因素分析
不规则回采
上分层煤柱群
矿压显现
数值模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上分层遗留煤柱形成阶段和回收期间的应力演化规律
来源期刊 煤矿安全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遗留煤柱 形成阶段 回收期间 应力集中 交替形式
年,卷(期) 2017,(1) 所属期刊栏目 试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6-39
页数 分类号 TD32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347/j.cnki.mkaq.2017.01.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春光 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7 30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3)
共引文献  (195)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7(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8(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3(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4(12)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遗留煤柱
形成阶段
回收期间
应力集中
交替形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煤矿安全
月刊
1003-496X
21-1232/TD
大16开
辽宁省抚顺市经济开发区滨河路11号
197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2289
总下载数(次)
22
总被引数(次)
5739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