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探究超晚播条件下不同品种冬小麦的物质积累和水分利用特征,采用3个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小穗型衡水4399;大穗型潍麦8号;中间型济麦22)在黑龙港地区进行了连续3年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超晚播配合增加播种量,春浇1水可以获得产量为6.43~8.24 t/hm2.在3个品种中,济麦22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品种间产量的差异主要是粒重差异引起的.济麦22较高的千粒重和产量与其较高的开花期穗生物量分配、花后物质积累和收获指数密切相关.济麦22花前水分的穗干物质生产效率、花后水分的干物质生产效率和籽粒干物质生产效率均显著高于潍麦8号和衡水4399,从而获得了最高的水分利用效率.综合分析表明,穗型中等、花后物质积累和水分生产力高的品种更适合于超晚播节水栽培.
推荐文章
冬小麦节水栽培群体“穗叶比”及其与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关系
小麦
穗叶比
节水栽培
非叶器官
群体结构
冬小麦‖菠菜-番茄宽垄浅沟节水栽培中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水分利用效率
冬小麦‖菠菜-番茄复种模式
垄作
间套作
春灌模式对晚播冬小麦水分利用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冬小麦
灌溉制度
耗水特性
行距对晚播冬小麦群体物质积累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小麦
行距
物质生产
水分利用
产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冬小麦品种超晚播节水栽培的物质积累和水分利用特征
来源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冬小麦 超晚播 品种 产量 生物量 水分利用效率
年,卷(期) 2017,(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1
页数 分类号 S31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1841/j.issn.1007-4333.2017.02.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英华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 44 623 14.0 24.0
2 王志敏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 156 3197 31.0 49.0
3 王云奇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 13 113 6.0 10.0
4 王彬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 13 104 4.0 10.0
5 赵姣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 10 102 2.0 10.0
6 徐学欣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 8 86 4.0 8.0
7 张俊丽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 2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87)
参考文献  (1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冬小麦
超晚播
品种
产量
生物量
水分利用效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月刊
1007-4333
11-3837/S
大16开
北京海淀区圆明园路2号
195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344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5511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