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生态学报       
摘要:
全球林线位置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表现为上升、无变化或下降等截然不同趋势,表明影响林线位置及动态的因子十分复杂,除了较普遍认为的低温调控机制外,还存在其它控制林线位置变化的机制.林线向上迁移开始于种子向林线以上的传播及幼苗在林线以上的定居,这些过程中的限制因子均会影响林线的位移,因此研究更新过程及其限制因子对理解高山林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主要从种子和幼苗两个关键阶段综述高山林线森林更新的研究进展.在种子阶段,夏季积温不足导致种子产量和活力下降,风速过低和浓密灌丛限制种子向林线以上传播,近地表的霜冻/水分胁迫和灌木释放的化感物质会阻碍种子在林线以上萌发.在幼苗阶段,除冬季低温外,生长季内较大的温度日振幅和偶然出现的冻害事件也是导致幼苗死亡的重要原因,而低温环境下的强烈光照引起的低温光抑制会显著降低生长季的光合作用;土壤低温、由土壤温度昼夜变化引起的冻举事件、夏季土壤干旱可能会导致幼苗光合作用下降和死亡率上升;积雪太浅会导致生长季早期幼苗水分供应的严重缺乏,但积雪太深会导致幼苗感染真菌的可能性增加;浓密的灌木和草本植物以及植食动物的啃食也会降低林线以上的幼苗存活率.气候变暖对林线幼苗定居的影响复杂且具有很大不确定性,需要进一步研究气候变暖导致的环境因子变化对林线更新各关键阶段的影响.未来气候变暖无疑会导致生长季起始日提前,结束日推迟,这很可能会增加生长季期间尤其是早期的低温冻害事件,对高山林线树种幼苗的存活具有重要影响.在未来研究中,需要找出定义生长季冻害事件的温度阈值,利用长期气象观测数据分析增温背景下生长季早期冻害事件特征的变化趋势,并进一步开展野外模拟增温实验以深刻理解林线树种的种子萌发和幼苗定居与生长季冻害事件的关系,加强对不同地区林线树种的繁殖策略研究,这将有助于人们进一步理解不同区域林线的形成机制并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林线的动态变化趋势.
推荐文章
高山林线与气候变化关系研究进展
高山林线
气候变化
个体响应
更新
格局
秦岭高山林线区域温度变化研究
太白山
高山区域
温度
海拔
坡向
高山林线形成机理研究进展
高山林线
光合特性
养分特征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
抗氧化系统
中国高山林线树木径向生长研究进展
高山林线
径向生长
环境因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高山林线变化的更新受限机制研究进展
来源期刊 生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生长季冻害事件 种子萌发 幼苗定居 林线动态
年,卷(期) 2017,(9) 所属期刊栏目 专论与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858-2868
页数 11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5846/stxb20160123015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林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高寒生态与生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 36 1159 13.0 34.0
2 罗天祥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高寒生态与生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 27 1855 21.0 27.0
3 沈维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高寒生态与生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 6 79 3.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6)
共引文献  (192)
参考文献  (1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22)
二级引证文献  (5)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5(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4(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7(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8(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9(1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0(12)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15)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4(15)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5(12)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1)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14)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8)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7)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气候变化
生长季冻害事件
种子萌发
幼苗定居
林线动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学报
半月刊
1000-0933
11-2031/Q
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99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168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