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颌下腺多形性腺瘤(PAS)增强CT的影像学表现特征,结合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提高对该区域此种类型肿瘤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2例PAS患者的临床表现及128排双期增强CT影像学表现特征,对肿瘤发生部位、数目、大小、形态、边界、CT密度、强化特点及CT值量化指标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2例颌下腺PAS病例中,左侧9例,右侧13例;位于颌下腺浅部者17例,跨浅、深部者2例,位于深部者3例;21例为单侧单发,1例为右侧多发.肿瘤最大截面横径为1.0~4.7 cm,平均约为2.3 cm;大多呈类圆形、椭圆形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晰.CT平扫密度多不均匀,肿块密度较均匀6例(6/22),不均匀16例(16/22)(16例可见大小不一的低密度囊变区,其中3例内可见点状或斑片状钙化灶).肿块实质部分呈等密度16例(16/22),稍低密度6例(6/22)(与同层咬肌密度相比较).所有肿瘤动脉期CT值约为(59.9±12.6)HU,静脉期病灶实性部分仍继续强化,CT值约为(71.1±13.5)HU.经统计分析,所有PAS中2例(2/22)病灶无强化,17例(17/22)病灶呈轻-中度强化,3例(3/22)病灶呈明显强化.所以,PAS的增强模式为:肿块实质部分大部分呈轻中度的渐进性强化.结论:PAS是颌下腺最为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40岁以上的女性,常单侧发病,多位于颌下腺后下部的边缘带,大多呈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影,边缘清晰,平扫密度多样,内部可见囊变坏死及钙化区域,增强后肿瘤包膜显示清楚,肿瘤血供不丰富,大部分肿瘤实质部分呈轻至中度的渐进性强化,具有一定的增强CT影像学表现特征,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有助于提高该区域此类型肿瘤的诊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