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研究放大内镜下窄带成像技术诊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胃黏膜微细结构变化.方法 收集有不同上消化道症状的288例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患者胃体下部大弯侧集合静脉和胃小凹的形态特征,比较不同集合静脉形态、胃小凹形态之间的Hp感染率.结果 288例患者中,Hp(+)117例,感染率为40.6%,其中集合静脉形态Ⅰ型、D型的Hp感染率均显著高于R型(P<0.05),但Ⅰ型、D型的Hp感染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x2 =2.71,P >0.05);胃小凹形态C型的Hp感染率显著高于B型、D型、E型(P<0.05),但后三者的Hp感染率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放大内镜下窄带成像技术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黏膜微细结构特征为缺乏规则的集合静脉,紊乱、模糊,严重的情况下消失,具有稀疏、延长、迂曲、较大开口的的胃小凹,表面发红不均匀,值得临床充分重视.
推荐文章
窄带成像技术结合放大内镜对Hp感染时胃黏膜改变的研究分析
幽门螺杆菌
放大内镜
窄带成像技术
胃黏膜改变
胃体集合小静脉
窄带成像下幽门螺杆菌感染时胃黏膜的特点
放大内镜
窄带成像
幽门螺杆茵
集合静脉
胃小凹
窄带成像技术结合放大内镜对Hp感染时胃黏膜改变的研究分析
幽门螺杆菌
放大内镜
窄带成像技术
胃黏膜改变
胃体集合小静脉
幽门螺杆菌感染时放大内镜窄带成像下的胃粘膜改变
放大内镜
窄带成像
胃体集合小静脉
胃小凹
幽门螺杆茵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放大内镜下窄带成像技术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黏膜微细结构变化
来源期刊 健康研究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放大内镜下窄带成像技术 幽门螺杆菌感染 胃粘膜微细结构 变化
年,卷(期) 2017,(3)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观察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15-316,318
页数 3页 分类号 R53.3
字数 236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6449.2017.03.024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3)
共引文献  (108)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5(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6(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7(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9(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放大内镜下窄带成像技术
幽门螺杆菌感染
胃粘膜微细结构
变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健康研究
双月刊
1674-6449
33-1359/R
大16开
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林街16号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653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900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