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据2013-2016年调查,甘肃省黄芩灰霉病发生严重,常年发病率为10 ~ 15%,严重度2 ~3级.本研究旨在明确该病在甘肃省的发生情况及其病原菌的分类地位,为该病的防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植物病害田间调查确定病害发生情况,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相结合确定病原分类地位.结果:黄芩灰霉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在叶片和茎秆上形成褐色病斑,严重时整株叶片干枯,植株死亡.病原菌分生孢子梗褐色,多隔,长宽450.0~716.6 μm ×9.4~ 18.8 μm;分生孢子长椭圆形至椭圆形,无色,大小8.2~16.5 μm×5.9 ~8.2(平均10.6×7.3)μm.基于形态学和rDNA ITS基因片段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分析,将黄芩灰霉病病原鉴定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结论:黄芩灰霉病在甘肃省各个黄芩产区均有发生,依据病害传播规律,将栽培措施和药剂喷施相结合进行病害的防治.
推荐文章
甘肃省甘草病害种类调查及病原鉴定
甘草
病害调查
病原鉴定
福建省烟草灰霉病的发生与病原鉴定
烟草
灰霉病
灰葡萄孢
病原鉴定
甘肃省黄芪霜霉病病原鉴定及田间药效试验
黄芪
霜霉病
病原鉴定
药剂防治
甘肃省药用植物锈病调查与病原鉴定
药用植物
锈病
病害调查
病原鉴定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甘肃省黄芩灰霉病的发生及其病原鉴定
来源期刊 中国现代中药 学科
关键词 黄芩 灰霉病 形态学 系统发育分析 病原鉴定
年,卷(期) 2017,(12) 所属期刊栏目 中药农业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35-1738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319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313/j.issn.1673-4890.2017.12.01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红刚 甘肃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74 222 8.0 10.0
2 杜弢 甘肃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74 219 8.0 11.0
3 王艳 甘肃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30 168 8.0 11.0
4 曾翠云 甘肃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14 23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7)
共引文献  (50)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黄芩
灰霉病
形态学
系统发育分析
病原鉴定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现代中药
月刊
1673-4890
11-5442/R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15号依斯特大厦8层
82-302
199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500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2692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