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解西北民勤绿洲区紫花苜蓿种植后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以民勤绿洲区3 a(A3)、14 a(A14)和22 a(A22)苜蓿种植地为研究对象,以棉花种植地(CK)为对照,通过野外调查取样以及室内测试分析,对土壤中的全部有机碳(TOC)、重组有机碳(HFOC)、轻组有机碳(LFOC)、颗粒有机碳(POC)和微生物量碳(MBC)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变化趋势并对其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棉花种植地,22 a苜蓿地土壤容重和电导率分别降低了13.9%和95.4%.3~22 a苜蓿地较棉花种植地(CK)的TOC、LFOC、HFOC和MBC分别表现出175.0%,1 416.0%,47.8%和216.0%的增长幅度,变化差异较为显著.在垂直剖面上,棉花种植地(CK)显著低于苜蓿地LFOC、POC、MBC含量,并随土层加深而不断降低.逐步回归分析表明LFOC与TOC显著正相关(p<0.05).苜蓿种植年限、土层以及这两个变量的交互作用对POC/TOC产生显著影响(p<0.01),对TOC、LFOC、HFOC、POC、MBC、LFOC/TOC、HFOC/TOC和MBC/TOC均产生极显著影响(p<0.001).苜蓿种植提高了土壤质量,降低了土壤容重和盐碱性,连续种植14a是苜蓿最为合理的种植年限,同时苜蓿种植有利于0-60 cm垂直土层有机碳组分的累积,尤其对TOC、LFOC和MBC的增长效果极其显著.
推荐文章
北京市平原区土壤有机碳垂直分布特征
土壤有机碳
垂直分布
剖面深度
北京市平原区
区域绿洲农田土壤有机碳分布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土壤有机碳
影响因子
绿洲农田
玛纳斯县
重庆岩溶区土壤有机碳库的估算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土壤有机碳密度
有机碳储量
有机碳丰度指数
重庆岩溶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民勤绿洲区苜蓿地土壤有机碳组分分布特征
来源期刊 水土保持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苜蓿 土壤 有机碳组分 垂直分布
年,卷(期) 2017,(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7-183
页数 7页 分类号 S153.6+21|S551+.7
字数 750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870/j.cnki.stbcxb.2017.02.03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立 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 108 585 12.0 20.0
2 赵旭 24 101 5.0 8.0
3 杨彩红 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 29 164 8.0 12.0
4 王军强 19 58 5.0 6.0
5 耿艳香 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 2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86)
共引文献  (459)
参考文献  (3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8)
二级引证文献  (2)
195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1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7)
199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4(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5(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8(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9(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0(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2(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3(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04(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3)
2005(3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6)
2006(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7(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08(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1)
2009(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0(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1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12(2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13(39)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33)
2014(10)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5(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苜蓿
土壤
有机碳组分
垂直分布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水土保持学报
双月刊
1009-2242
61-1362/TV
大16开
陕西杨陵区西农路26号
52-150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614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1465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