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比较不同通气模式下小儿气道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80例在硬直支气管镜下行气道异物取出术的小儿患者,随机分为自主呼吸组和控制呼吸组,每组40例.自主呼吸组麻醉诱导采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4μg/kg,同时复合丙泊酚以150 μg/(kg·min)的速度持续泵注,维持使用右美托咪定0.8-1 μg/(kg·h)速度泵注,丙泊酚以80-120 μg/(kg·min)的速度持续泵注,根据呼吸情况调整剂量,全程保留患儿自主呼吸;控制呼吸组麻醉诱导采用丙泊酚3-5mg/kg,瑞芬太尼2μg/kg和琥珀胆碱2 mg/kg,维持采用丙泊酚以150-200 μg/(kg·min),瑞芬太尼0.05 μg/(kg·min)的速度持续泵注,问断推注琥珀胆碱2 mg/kg.记录入手术室后(T0)、诱导完毕(T1)、置入硬直喉镜后(T2)、置入喉镜后10 min(T3)、退出喉镜时(T4)、返回病房(T5)患儿的MAP、HR、SpO2、PETCO2、BIS值.记录一次性置入硬直喉镜成功率、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异物成功取出率、围术期不良反应包括喉痉挛、心律失常、体动、屏气和呛咳、苏醒期躁动、低氧血症、气胸等的发生率. 结果 与To比较,控制呼吸组患儿在T1-T5的HR无显著降低(P>0.05),自主呼吸组患儿在T1-T5的HR显著降低(P<0.05);与控制呼吸组相比,自主呼吸组患儿在T1-T5HR显著低于控制呼吸组(P<0.05).与T0比较,控制呼吸组患儿在T1-T4的MAP显著降低(P<0.05);与控制呼吸组相比,自主呼吸组患儿MAP在T1-T4显著高于控制呼吸组(P<0.05).自主呼吸组患儿SpO2在T3显著高于控制呼吸组,而PETC02在T4显著低于控制呼吸组,BIS值在T1-T4显著低于控制呼吸组(P<0.05),自主呼吸组的麻醉苏醒时间显著长于控制呼吸组(P<0.05),自主呼吸组手术时间、苏醒后烦躁发生率以及术中低氧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控制呼吸组(P<0.05),自主呼吸组麻醉效果显著优于控制呼吸组(P<0.05). 结论 在小儿气道异物取出术中采用保留自主呼吸的通气模式能提供满意的镇静深度,低氧发生率低,并发症少,但需要加强术中监测,随时调整麻醉深度,避免呼吸和循环抑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