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合成了具有两亲表面性质的棒状SiO2粒子, 借助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研究了两亲性棒状SiO2粒子在共混物中的选择性分布, 并通过在线剪切-显微技术和流变技术研究了其对聚异丁烯/聚二甲基硅氧烷(PIB/PDMS)不相容共混物形态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 两亲性棒状SiO2粒子倾向于分布在两相界面处及PIB相中.分散相的剪切诱导凝聚行为强烈依赖于粒子的含量和共混物的组成比.少量两亲性SiO2粒子会促进分散相的凝聚, 而加入足够量的粒子则能抑制分散相凝聚.
推荐文章
SiO2纳米粒子对受限流场下聚异丁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混物相形态的影响
聚异丁烯/聚二甲基硅氧烷
SiO2纳米粒子
受限
剪切
相形态
聚二甲基硅氧烷/碳酸钙复合体系流变性能研究
粘弹体系
悬浮液
表面改性
碳酸钙
流变学
聚二甲基硅氧烷
蒙脱石-聚二甲基硅氧烷复合膜制备及其乙醇/水分离性能
聚二甲基硅氧烷
有机蒙脱石
插层
渗透汽化
乙醇
无机盐对聚二甲基硅氧烷/陶瓷复合膜渗透汽化性能的影响
渗透汽化
聚二甲基硅氧烷
无机盐
乙醇
复合膜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剪切场下两亲性棒状粒子对聚异丁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混物相形态的影响
来源期刊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不相容聚异丁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混物 剪切场 两亲性棒状SiO2粒子
年,卷(期) 2017,(8) 所属期刊栏目 高分子化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70-1476
页数 7页 分类号 O631
字数 501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7503/cjcu201701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其 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129 918 17.0 24.0
2 黄亚江 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59 364 10.0 16.0
3 叶莉莎亚 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1 2 1.0 1.0
4 孔米秋 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12 26 3.0 4.0
5 娄方丽 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1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424)
二级引证文献  (4)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不相容聚异丁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混物
剪切场
两亲性棒状SiO2粒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月刊
0251-0790
22-1131/O6
大16开
长春市吉林大学南湖校区
12-40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695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133912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