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摘要:
以淮南矿区2002年、2009年和2016年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并辅以高分一号(WFV)多光谱影像、Google Earth高分辨率影像以及实地调查资料,采用人机交互的目视解译获取了淮南矿区积水沉陷区范围,采用动态变化率并结合叠加分析方法研究其数量和时空动态演化规律;利用神经网络分类方法获取了同时期矿区土地利用类型,并采用叠加分析方法分析了地表沉陷与土地类型的转移.结果表明:2002—2016年,淮南矿区积水沉陷区规模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总体增加了17.07 km2;空间上呈东西向扩张并逐渐合并较小积水沉陷区的趋势;积水沉陷区与其他地类不断转化,其中耕地与水域是最主要的土地利用转移形式.
推荐文章
淮南采煤沉陷区积水过程地下水作用机制
地下水
水循环
降水
淮南矿区
采煤沉陷
积水机理
水文模拟
淮南矿区沉陷地生态治理研究
淮南矿区
沉陷地
生态治理
基于遥感技术的兖济滕矿区采煤沉陷区现状及动态变化特征
开采沉陷
遥感
动态变化
兖济滕煤矿区
山东省
采煤沉陷区恢复治理状况遥感调查
遥感
煤矿
沉陷
恢复治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近15年淮南矿区积水沉陷区遥感监测
来源期刊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学科
关键词 开采沉陷 遥感监测 时空演化 淮南矿区
年,卷(期) 2017,(7) 所属期刊栏目 应用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7-81
页数 5页 分类号 P627|P642.2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9146.2017.07.07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月 安徽理工大学测绘学院 2 3 1.0 1.0
2 汪桂生 安徽理工大学测绘学院 7 15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9)
共引文献  (118)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7(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9(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开采沉陷
遥感监测
时空演化
淮南矿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月刊
1674-9146
14-1358/N
大16开
1980-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29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773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