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摘要:
为探索冬小麦全生育期冠层氨挥发规律、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对麦田氨挥发的贡献率,设置0、90、180kgN·hm-2三种氮素水平,利用改进型通气式氨气捕获装置,原位分析冬小麦冠层氨挥发速率及其与叶片氮素生理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麦田氨挥发主要发生在施肥后2~3周,全生育期累积挥发量为3.773~8.704 kg N ·hm-2,施氮显著提高了麦田氨挥发累积量(P<0.05),土壤与冠层氨挥发累积量分别为3.289~7.773 kg N·hm-2和0.750~1.461 kg N·hm-2,对麦田氨挥发的贡献率分别为87.2%~89.3%和15.4%~19.9%.不施氮条件下,冠层无氨气吸收;低施氮(90 kg N·hm-2)下,冠层氨气吸收主要发生在苗期;高施氮(180 kg N·hm-2)下,苗期、返青期和灌浆前期冠层均有氨气吸收发生.冠层氨挥发主要发生在开花期、灌浆末期至枯死期,分别占冠层氨挥发的4.5%~9.3%和79.1%~99.0%;冠层氨挥发速率与叶片氨气补偿点、质外体NH4+浓度显著正相关(P<0.05),与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质外体溶液pH相关关系不显著(P>0.05).总之,开花前,不施肥条件下冬小麦冠层向大气中释放氨,施肥后,冠层从大气中吸收氨.冬小麦开花后,不论施肥与否,冠层都向大气层释放氨.
推荐文章
不同施氮水平下小麦田氨挥发规律研究
施氮量
氨挥发
冬小麦
原位测定
不同施氮量对稻田氨挥发损失的影响
水稻田
施氮量
氨挥发
田面水氮含量
降低措施
北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土壤氨挥发的原位测定
冬小麦
夏玉米
土壤氨挥发
田间原位测定
限水灌溉冬小麦冠层氮分布与转运特征及其对供氮的响应
冬小麦
施氮量
限水灌溉
氮素垂直分布
氮素转运
氮素利用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施氮水平对冬小麦冠层氨挥发的影响
来源期刊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冠层氨挥发 冬小麦 质外体NH4+浓度 氨气补偿点 谷氨酰胺合成酶(GS)
年,卷(期) 2017,(2) 所属期刊栏目 碳氮循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01-408
页数 8页 分类号 S512.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1654/jaes.2016-123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阳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与农业工程研究所 148 1314 17.0 29.0
2 李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61 289 10.0 15.0
3 吕慎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4 20 2.0 4.0
4 景建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20 2.0 2.0
5 孙晓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20 2.0 2.0
6 田肖肖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20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99)
共引文献  (277)
参考文献  (2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50)
二级引证文献  (18)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7(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7(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8(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2(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4(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8(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1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1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4(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6(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0)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20(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冠层氨挥发
冬小麦
质外体NH4+浓度
氨气补偿点
谷氨酰胺合成酶(GS)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月刊
1672-2043
12-1347/S
大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31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5548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