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基于甲醛、苯和二氧化硫在纳米Ti3CeY2O11上的催化发光有交叉敏感现象,在3个波长处分别确定甲醛、苯和二氧化硫浓度与催化发光信号强度的响应关系,再依据发光信号强度的叠加性特征即可获取甲醛、苯和二氧化硫的准确浓度,据此建立了同时测定空气中甲醛、苯和二氧化硫的新方法.3个分析波长分别为420、535和680 nm,敏感材料表面温度为280℃,载气流速为130 mL/min.本方法对甲醛、苯和二氧化硫的检出限(3σ)分别为0.04、0.05和0.10 mg/m3,线性范围分别为0.08~75.60 mg/m3、0.10~101.40 mg/m3和0.30~115.00 mg/m3, 回收率分别为96.4%~103.7%、97.8%~102.5%和97.2%~103.3%.常见共存物,如乙醛、甲苯、硫化氢、氨、甲醇、乙醇和二氧化碳等不干扰测定.连续200 h通浓度均为50 mg/m3的甲醛、苯和二氧化硫混合气体,发光强度的相对偏差≤2%,表明此纳米级复合氧化物对甲醛、苯和二氧化硫的敏感性的寿命长.本方法充分利用了交叉敏感现象,可以实现空气中甲醛、苯和二氧化硫的在线分析.
推荐文章
浅谈甲醛法测定空气二氧化硫标准曲线斜率
二氧化硫
测定
标准曲线斜率
用离子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中的二氧化硫
离子色谱法
车间空气
二氧化硫
催化还原二氧化硫为单质硫的研究进展
二氧化硫
单质硫
催化还原
反应机理
二氧化硫公众短期接触限值探讨
二氧化硫
公众接触限值
最大容许浓度
职业接触限值
卫生防护距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催化发光法同时测定空气中的甲醛、苯和二氧化硫
来源期刊 分析化学 学科
关键词 甲醛 二氧化硫 催化发光 气体传感器
年,卷(期) 2017,(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98-905
页数 8页 分类号
字数 563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895/j.issn.0253-3820.1609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任慧荣 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 7 8 1.0 2.0
2 谷春秀 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 20 38 4.0 4.0
4 徐吉超 2 5 1.0 2.0
5 周考文 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 14 86 6.0 9.0
7 刘白宁 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 4 8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29)
二级引证文献  (3)
197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甲醛
二氧化硫
催化发光
气体传感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分析化学
月刊
0253-3820
22-1125/O6
大16开
长春人民大街5625号
12-6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636
总下载数(次)
16
相关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Beijing Province
官方网址:http://210.76.125.39/zrjjh/zrjj/
项目类型:重大项目
学科类型: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