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探索稻麦或稻油轮作制下,小麦、油菜秸秆还田对汉中盆地稻田土壤碳库组分的变化,设置小麦秸秆不还田(WSN)、小麦秸秆常规还田(WS)、小麦秸秆促腐还田(WSM)、油菜秸秆不还田(RSN)、油菜秸秆常规还田(RS)、油菜秸秆促腐还田(RSM),共6个处理,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类型及还田方式对稻田0-5,5-10,10-15,15-20,20-25 cm 5个土壤层次中的土壤容重、总有机碳(TOC)、活性有机碳(LOC)、活性有机碳效率(ACL)、碳储量(SCS)、碳库管理指数(CPMI)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显著降低0-15 cm土层容重,对15-25 cm并未产生显著影响.与不还田相比,秸秆还田明显增加了各层次土壤有机碳库指标含量,但TOC和LOC含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两者在0-15 cm土层含量较高,具有明显的表层富集现象;与不还田相比,小麦及油菜秸秆还田后可明显增加稻田0-25 cm土层中的土壤碳储量(SCS),增幅可达21.9%~23.5%和1.7%~6.7%.不同土层中的LOC、ACL、CPIM对秸秆类型的响应不同,具体表现为小麦秸秆还田(WS、WSM)对0-15 cm土层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油菜秸秆还田(RS、RSM)对15-25 cm土层中的有显著促进作用.产量方面,秸秆促腐还田模式下(WSM、RSM)水稻产量最高,常规还田模式(WSN、RSN)次之,而不还田时产量最低.相关分析显示0-10 cm土壤活性有机碳有效率与水稻产量显著相关.秸秆还田是提高汉中盆地稻田土壤有机碳和产量较为有效的农田管理措施.两种轮作模式下,小麦秸秆全量旋耕还田更有利于固持稻田土壤有机碳和增加水稻产量增加.
推荐文章
秸秆还田与化肥配施对汉中盆地稻麦轮作农田土壤固碳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稻麦轮作
秸秆还田
化肥减量
土壤有机碳
周年生产力
秸秆还田对免耕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及土壤有机碳固定的影响
秸秆还田
免耕稻田
温室气体
碳固定
增温潜势
秸秆还田对宁南旱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土壤碳矿化的影响
秸秆还田
宁南旱区
土壤有机碳
土壤碳矿化
秸秆还田模式对土壤有机碳及腐植酸含量的影响
秸秆还田
模式
有机碳
腐植酸
富里酸
胡敏酸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秸秆还田对汉中盆地稻田土壤有机碳组分、碳储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来源期刊 水土保持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汉中盆地 稻麦或稻油轮作 秸秆还田 土壤有机碳 碳储量 固碳效率
年,卷(期) 2017,(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25-331
页数 7页 分类号 S153.62|S511
字数 713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870/j.cnki.stbcxb.2017.04.051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60)
共引文献  (436)
参考文献  (2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117)
二级引证文献  (15)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1(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2(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3(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4(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5(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6(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7(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08(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0(4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9)
2011(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12(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13(3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1)
2014(12)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5(11)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6(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6)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9)
2020(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汉中盆地
稻麦或稻油轮作
秸秆还田
土壤有机碳
碳储量
固碳效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水土保持学报
双月刊
1009-2242
61-1362/TV
大16开
陕西杨陵区西农路26号
52-150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614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1465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