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基于全局模型,引入氧负离子解吸附过程,完善了重复频率高功率微波脉冲弛豫模型,理论研究了重复频率高功率微波脉冲大气击穿弛豫过程,数值模拟了不同附着频率、解吸附频率以及初始电子浓度条件下,弛豫过程电子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弛豫过程电子浓度变化分为快衰减和慢衰减两个阶段;发现氧负离子的引入明显延缓了弛豫过程后期电子的衰减;解吸附频率与附着频率对弛豫过程有着相反的影响,解吸附频率越高,慢衰减阶段的电子浓度越高,快衰减阶段电子浓度变化不明显;附着频率越高,快衰减阶段电子浓度变化越剧烈,慢衰减阶段的电子浓度越低;初始电子浓度越大,慢衰减阶段电子浓度变化越剧烈.
推荐文章
长脉冲GW级HPM大气击穿时间分析
高功率微波
大气击穿
击穿实验
击穿时间
高功率微波作用下O-离子解吸附产生种子电子过程
高功率微波
大气击穿
种子电子
蒙特卡罗
数值仿真HPM大气击穿中等离子体丝状阵列的形成
气体击穿
FDTD
流体方程
等离子体丝状
高功率微波大气击穿阈值分析
高功率微波
击穿阈值
临界高度
潜行时间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氧负离子解吸附过程HPM大气击穿弛豫时间分析
来源期刊 强激光与粒子束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高功率微波 重复频率 弛豫过程 附着 解吸附 氧负离子
年,卷(期) 2017,(11) 所属期刊栏目 高功率微波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1-45
页数 5页 分类号 TN015
字数 173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884/HPLPB201729.17026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周东方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信息系统工程学院 88 1042 15.0 30.0
2 余道杰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信息系统工程学院 26 144 7.0 11.0
3 周长林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信息系统工程学院 23 57 4.0 6.0
4 柴梦娟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信息系统工程学院 3 2 1.0 1.0
5 魏进进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信息系统工程学院 7 10 1.0 2.0
6 蔡北兵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信息系统工程学院 1 1 1.0 1.0
7 胡俊杰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信息系统工程学院 3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8)
共引文献  (34)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高功率微波
重复频率
弛豫过程
附着
解吸附
氧负离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强激光与粒子束
月刊
1001-4322
51-1311/O4
大16开
四川绵阳919-805信箱
62-76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833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61664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