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观察风引汤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毒热动风证)的临床疗效及对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的影响.方法 将重症手足口病(毒热动风证)患儿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和对症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风引汤口服或鼻饲治疗,治疗10 d后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记录住院时间,ELISA法测定血清IL-6和TNF-α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19%(P< 0.05).观察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皮疹和疱疹消退时间、口腔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的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的IL-6和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风引汤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毒热动风证)临床疗效明确,可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提高血氧饱和度和血氧分压,降低血清IL-6和TNF-α水平.
推荐文章
热毒宁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
热毒宁
病毒唑
手足口病
儿童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外感风热证30例临床观察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应用
外感风热证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药疗法
热毒宁灌肠治疗手足口病疗效分析
手足口病
热毒宁
临床疗效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风引汤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毒热动风证)的临床观察
来源期刊 中国中医急症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重症手足口病 毒热动风证 风引汤 白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年,卷(期) 2017,(4)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观察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95-697
页数 3页 分类号 R512.5
字数 296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745X.2017.04.04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曹晓英 3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73)
共引文献  (980)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9(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0(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1(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2(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6)
2013(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1)
2014(29)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15(6)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重症手足口病
毒热动风证
风引汤
白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中医急症
月刊
1004-745X
50-1102/R
大16开
重庆市江北区盘溪七支路6号
78-98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0754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11525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