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20世纪80年代初期,遇罗锦凭借其颇具争议的感情和婚姻,以及她依据个人经历写作的“实话文学”成为举世瞩目的“舆论明星”.如果更细致地观察会发现,在文艺界的批评、党报的指正、新华社内参的定性、作品评奖遭撤、编辑部的自咎、各类报纸的“口诛笔伐”,以及很多飞短流长的传闻的推波助澜中,作者和作品引发的“风波”影响愈加广泛和深入.当然,这些缠绕在初涉文坛的遇罗锦周遭的“轩然大波”已近乎被遗忘,但是,它的“乍然惊现”和“黯晦消沉”,或许有着比之风波本身开阔得多的意义空间:让我们看到她的“坏女人”的“作家形象”是如何“浇铸成型”的,看到被视为“一个堕落的女人”是如何缺乏躲避社会和文学批评的风险而陷入困境的,从而进一步看到文艺界对“业余作者”的批评与规训方式,更看到了社会舆论介入作家文学地位认知的强势过程.因此,重新回顾和梳理轰动一时的“遇罗锦风波”,特别是面对裹挟在社会思潮中的历史当事人的“卑微状况”和“被批评者的情境”,笔者无意再纠缠简单的道德评价和观念认知,而是深入到丰沛的社会材料和文学生活中进行观察、讨论和分析,以此或许可以为20世纪80年代文学多层次的“周边”提供更鲜活的认知.
推荐文章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报刊对东北义勇军的报道
东北义勇军
时事新报
申报
报道
90年代初广西10县市居民减寿分析
减寿率
死亡率
死亡原因
80年代多层住宅的适老性设计改造
80年代
多层住宅
适老性设计
改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80年代初的“遇罗锦风波”
来源期刊 文艺争鸣 学科
关键词 文学生活 文学批评 文艺界 认知 作品 作家形象 社会舆论 意义空间 文学地位 社会思潮 女人 浇铸成型 道德评价 新华社 批评者 多层次 当事人 状况 写作 鲜活
年,卷(期) 2017,(11) 所属期刊栏目 史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5-81
页数 7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白亮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 11 4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文学生活
文学批评
文艺界
认知
作品
作家形象
社会舆论
意义空间
文学地位
社会思潮
女人
浇铸成型
道德评价
新华社
批评者
多层次
当事人
状况
写作
鲜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文艺争鸣
月刊
1003-9538
22-1031/I
16开
长春市自由大路509号
12-99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056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2462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