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作为受人类活动影响显著的典型半封闭海湾,胶州湾生源要素的大气沉降研究在揭示人为污染物质排放对海湾生态系统影响方面具有典型性.从大气干/湿沉降生源要素的研究方法、通量及其影响因素、入海生态效应3个方面入手,系统总结了胶州湾生源要素大气干、湿沉降及其生态效应的研究进展:1)与国内外有关海湾、河口和边缘海相比,胶州湾大气干、湿沉降氮的浓度和通量都较高,溶解无机氮(DIN)是其主要组分,溶解有机氮(DON)占总溶解态氮(TDN)含量的22%~31%,而P和Si的浓度和沉降通量都很低.2)(NO3--N+NO2--N)的大气沉降量比陆源输入量略高,而NH4 +-N、PO43--P以及SiO32--Si的大气沉降量所占比例很低.3)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浓度、排放源强度、降水量以及气象条件是影响胶州湾大气沉降生源要素的主要因素.4)大气沉降的生源要素可促进胶州湾初级生产力的提高和改变表层海水的营养盐结构,进而导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改变和优势种由硅藻向甲藻的演替,从而对胶州湾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对今后的研究提出建议:1)建设胶州湾大气干/湿沉降监测网;2)精确量化不同形态和粒径生源要素颗粒的干沉降速率;3)量化大气沉降生源要素入海的生态效应,并深入剖析其生物地球化学机制;4)甄别大气沉降生源要素通过间接方式入海的机制、通量及影响因素.深入研究胶州湾生源要素的大气沉降,对阐明人类活动对海湾生态系统的影响有积极意义,也有助于加深对陆架边缘海生源要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理解.
推荐文章
胶州湾大气活性硅酸盐干沉降特征及其生态效应
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
活性硅酸盐(SiO3-Si)
干沉降通量
干沉降速率(Vd)
生态效应
胶州湾
胶州湾夏秋季大气湿沉降中的营养盐及其入海的生态效应
营养盐
大气湿沉降通量
生态效应
胶州湾
夏季
秋季
强降雨对胶州湾生源要素补充和分布的影响
胶州湾
强降雨
生源要素
通量
营养盐水平和结构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胶州湾生源要素的大气沉降及其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来源期刊 应用生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生源要素 干沉降速率 干/湿沉降通量 生态效应 胶州湾
年,卷(期) 2017,(1) 所属期刊栏目 综合评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53-366
页数 14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287/j.1001-9332.201701.006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40)
共引文献  (713)
参考文献  (6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91)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1(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3(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1994(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9)
1995(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6)
1996(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1997(3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1)
1998(4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4)
1999(4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2)
2000(3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4)
2001(4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5)
2002(5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4)
2003(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04(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05(4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40)
2006(3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8)
2007(47)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42)
2008(5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8)
2009(5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9)
2010(34)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11(2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2(9)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10)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4(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生源要素
干沉降速率
干/湿沉降通量
生态效应
胶州湾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应用生态学报
月刊
1001-9332
21-1253/Q
大16开
辽宁省沈阳市文化路72号
8-98
199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946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34356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