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研究粉煤灰掺量、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的影响,并对再生混凝土在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的抗压强度和质量损失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当粉煤灰掺量为15%,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30%时,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达到最大;粉煤灰掺量对抗折强度提高幅度较小;在冻融循环低于50次时,试块抗压强度下降速度较缓,此后下降速度加快,当冻融循环达到150次时,强度损失最大;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试块的抗冻性影响高于粉煤灰掺量.建立了考虑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粉煤灰掺量因素的冻融循环作用下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指数衰减规律预测模型.
推荐文章
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弹性模量
抗压强度
极限拉伸值
配合比
粉煤灰混凝土
粉煤灰对再生混凝土抗压及耐久性能试验研究
再生骨料
再生混凝土
粉煤灰
抗压性能
耐久性能
风积沙与粉煤灰掺量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风积沙混凝土
粉煤灰
抗压强度
微观结构
抗拉强度
掺粉煤灰和磷渣混凝土的性能试验研究
混凝土
磷渣
粉煤灰
抗压强度
耐久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粉煤灰掺量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和抗冻性的影响研究
来源期刊 硅酸盐通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粉煤灰 力学性能 抗冻性 衰减模型
年,卷(期) 2017,(11) 所属期刊栏目 试验与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778-3783,3809
页数 7页 分类号 TU375.4
字数 3510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杰 内蒙古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33 93 6.0 8.0
2 曹芙波 内蒙古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29 138 7.0 10.0
3 王晨霞 内蒙古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18 94 7.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8)
共引文献  (275)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72)
二级引证文献  (14)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0(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9)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20(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再生混凝土
粉煤灰
力学性能
抗冻性
衰减模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硅酸盐通报
月刊
1001-1625
11-5440/TQ
16开
北京市朝阳区东坝红松园1号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733信箱
80-774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598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58151
相关基金
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Neimenggu Province
官方网址:http://www.btsti.com/policy/district/2005-1-27/20051271058235030.htm
项目类型: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
学科类型: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