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疡科心得集》一书非常注重辨疾病的阴阳,认为疾病的病因、辨证、治疗及预后均不离阴阳两端,提出“此阴阳,寒热,表里,虚实,气血,标本也,为疡科中之第一义,故首揭之”.《疡科心得集》根据每一个具体疾病分篇论述,而且根据发病部位、发病原因、治法等将两证或多证并而述之,将辨病和类症鉴别相结合,这种行文的优点不仅仅能使后人明晰是为何种疾病,同时在辨病、辨证的基础上再讲到具体的施治,论述清晰明了,有利于临床应用.该书在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治疗,这也宗仲景的思想.此外,高秉钧对于外科疾病的辨证不拘于一定之形,认为毒气之流行无定位,总结了毒入五脏的证候,并认为毒入六腑,也各有变象,兼证多端,也是高秉钧对外科疾病辨证的一大发展.
推荐文章
《疡科心得集》丹毒诊治特色
《疡科心得集》
丹毒
高氏
内外合治
《疡科心得集》对脓症认识及和营法运用的探讨
疡科心得集
脓的病因病机
辨脓
脓的处理
和营法
手术时机及方法
中医疡科主要学术流派及思想探析
疮疡
医学流派
学术思想
审证求因
疡科清热解毒法应用心得
疡科
清热解毒法
临床观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疡科心得集》中“辨”的思想
来源期刊 河南中医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辨阴阳 辨病 辨证 辨疾病顺逆 《疡科心得集》 高秉钧
年,卷(期) 2017,(1) 所属期刊栏目 历代名医及其著作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7-49
页数 分类号 R2-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367/j.issn.1003-5028.2017.01.0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静 25 448 11.0 21.0
2 陆德铭 49 812 16.0 2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5)
共引文献  (9)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辨阴阳
辨病
辨证
辨疾病顺逆
《疡科心得集》
高秉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河南中医
月刊
1003-5028
41-1114/R
大16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东路1号
36-40
197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776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7874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