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发生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6年11月解放军第254医院消化内科诊断明确的乙肝后肝硬化175例作为研究对象(剔除12例资料不全者后为163例),其中合并脓毒血症(脓毒血症组)44例,未合并脓毒血症(非毒脓血症组)119例.以性别、年龄、近2周侵袭性操作史、质子泵抑制剂应用、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白蛋白(Alb)、肝硬度、肝硬化CTP分级、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作为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肝硬化患者发生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2组近2周侵袭性操作史、WBC、N、hs-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t =7.125、15.436、12.212、12.234, P <0.01),而PLT、Alb、P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MEL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而肝硬度、CTP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经过多因素分析,高hs-CRP血症、近2周侵袭性操作史是肝硬化患者发生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肝硬化患者,应高度注意血清hs-CRP的变化、尽量避免实施侵袭性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