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伏”的原义是隐伏以避盛暑的意思.据史书记载,早在我国秦代就把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叫做“伏天”,并规定,每年从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开始入伏,叫做头(初)伏;第四个庚日以后叫中(二)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三)伏,统称为三伏天.两个庚日之间相差10天,一伏也就是10天.但是,夏至后第五个庚日出现在立秋之前,这年的中伏就是20天.因为庚日是从60为进位的干支记日法得出的,又因为阳历一年的天数不是1 0的整倍数,当年某天是庚日来年同一天不会还是庚日.所以,每年三伏出现的日期,关键在于庚日是在夏至和立秋后的何日出现.因此,每年入伏到出伏即整个三伏天是在7月中旬和8月下旬的时间范围内变动.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三伏盛夏如何战胜炎热(上)
来源期刊 健康世界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17,(7) 所属期刊栏目 健康管理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2-43
页数 2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健康世界
月刊
1005-4596
11-3251/R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东河沿街69号
199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2989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5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