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针对目前冷热电联供微网能量流计算中对多能量输出端的能源站描述不够详细、冷/热网与电网之间的耦合关系简单以及采用统一计算方法导致模型复杂度高、计算时间较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冷热电联供微网能量流的解耦计算方法.对能源站内部进行了较详细的建模,并考虑燃气发电机与制冷制热设备间的能量耦合关系,以及供冷供热网中循环水泵的耗电特性.根据冷热电联供微网仅在能源站和负荷存在着耦合环节而中间的供冷网、供热网和供电网相互独立的特点,将其解耦成供冷网能量流计算、供热网能量流计算、供电网潮流计算和能源站内部能量流计算四部分,并根据供冷/热网的放射性结构特点采用前推回代法进行计算,以降低模型的计算复杂度,并提高计算速度.以某个园区冷热电联供微网作为算例,计算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正确有效性.
推荐文章
微网冷热电联供系统研究综述
冷热电联供
微网
能源
运行策略
三联供系统中逐时冷热电负荷的模拟计算
冷热电三联供
冷负荷
热负荷
电负荷
负荷分摊比例
冷热电联供系统设计和运行集成优化
冷热电联供
设计
运行
集成优化
生物质气化的冷热电联供系统分析
生物质
气化
冷热电联供系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冷热电联供微网能量流的解耦计算方法
来源期刊 电网技术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冷热电联供 微网 能量流计算 解耦计算 前推回代法
年,卷(期) 2017,(12) 所属期刊栏目 可再生能源发电与综合消纳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876-3883
页数 8页 分类号 TM72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335/j.1000-3673.pst.2017.038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明波 225 4192 32.0 57.0
2 林舜江 61 652 15.0 23.0
3 王雅平 6 18 2.0 4.0
4 杨智斌 5 25 2.0 5.0
5 卢苑 6 35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34)
共引文献  (446)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5(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6(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7(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9(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10(3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8)
2011(3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12(1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3(2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4(2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5(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6(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冷热电联供
微网
能量流计算
解耦计算
前推回代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电网技术
月刊
1000-3673
11-2410/TM
大16开
北京清河小营东路15号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内
82-604
195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975
总下载数(次)
39
总被引数(次)
34622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