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建立快速诊断、鉴定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病原体的方法,并分析四川地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菌种构成情况.方法 直接从阴道炎患者宫颈分泌物中提取真菌DNA,扩增ITS1-2区,与培养法比较检出阳性率.分析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致病菌种构成特点;比较VVC患者与RVVC患者以及不同年龄段阴道炎患者菌种分布特点.结果 对阴道分泌物的快速分子检测无论敏感性还是时效性都明显优于传统培养法;白念珠菌是引起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优势致病菌.非白念珠菌在RVVC患者以及40岁以上患者感染比例增高.结论 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快速鉴定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病原菌有利于正确、及时地制订治疗方案.
推荐文章
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的免疫学研究
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
细胞介导免疫
体液免疫
阴道上皮
妊娠与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
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
妊娠
外阴阴道念珠菌感染研究进展
念珠菌外阴阴道炎
病原学
流行病学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分类、真菌学和治疗进展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分类
治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四川地区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快速鉴定和菌种构成研究
来源期刊 四川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 快速分子检测 内转录间隔区 菌种构成
年,卷(期) 2017,(6) 所属期刊栏目 基金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17-620
页数 4页 分类号 R756.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252/j.cnki.issn1004-0501-2017.06.005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10)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
快速分子检测
内转录间隔区
菌种构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四川医学
月刊
1004-0501
51-1144/R
大16开
成都市上汪家拐街39号
62-103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843
总下载数(次)
15
总被引数(次)
6078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