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变位实验中眼震的参数特征,探讨其临床意义和产生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398例BPPV患者,应用视频眼震电图记录变位实验诱发的眼震,分析比较后半规管BPPV(PC-BPPV)和水平半规管BPPV(HC-BPPV)变位实验各头位眼震方向、潜伏期和持续时间等参数特点.结果 BPPV患者398例,其中PC-BPPV 290例,占73.1%(290/398),271例诱发出向地、旋转、向上型眼震,平均潜伏期(26.36±18.70)s,眼震持续时间平均(10.88±8.89)s;HC-BPPV 103例,占25.8%(103/398),76例诱发出水平向地性眼震,平均潜伏期(0.67±0.68)s,眼震持续时间平均(25.34±20.12)s,24例HC-BPPV水平离地性眼震患者平均潜伏期(3.59±2.01)s,平均持续时间(52.30±40.21)s.与PC-BPPV相比,水平向地性HC-BBPV在潜伏期、眼震持续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13和8.89,P=0.007和0.002);水平离地性HC-BPPV在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8,P=0.945),而在持续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10,P=0.003).结论 在变位实验中,PC-BPPV眼震潜伏期长于向地性HC-BPPV,不一定长于水平性HC-BPPV,但持续时间短于所有类型HC-BPPV.
推荐文章
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
水平半规管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
滚转试验
诊断
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水平半规管和耳石器功能特点分析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冷热试验
前庭功能
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手法复位治疗垂直半规管性良性阵发性变位性眩晕的疗效分析
良性阵发性变位性眩晕
垂直半规管
眼震
耳石复位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后半规管和水平半规管BPPV变位实验时眼震特点初步分析
来源期刊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眩晕 半规管 眼震,病理性
年,卷(期) 2017,(25) 所属期刊栏目 新进展研究·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2-94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42
字数 208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17.25.019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1)
共引文献  (28)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3)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眩晕
半规管
眼震,病理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半月刊
1005-8982
43-1225/R
大16开
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87号
42-143
199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199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11922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