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TEG)用于血浆输注中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选择非血液疾病患者70例,在输注冰冻血浆前(T0)、输注200ml冰冻血浆后(T1)、输注400ml冰冻血浆后(T2)分别采取常规凝血象与TEG检测,对两种检测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TEG检测结果显示,T0、T1、T2三个时间点TEG参数中的K、R、Angle、CI参数包括:反应时间(R)、凝固时间(K)、凝血综合指数(CI)及Angle四个参数相互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血栓最大幅度(MA)在T0、T1、T2时间点相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凝血象检测结果显示,T0、T1、T2三个时间点下凝血功能四个指标之间相互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PT值在T0、T1时间点相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PTT值在T1、T2时间点相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比较凝血因子各项参数得出,R值和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PT(APTT)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TT和纤维蛋白原(Fib)各项参数对比,K值和Fib、TT呈负相关;MA、Angle和Fib、TT呈正相关.各项指标间的相关性差异有显著性.TEG检测R的敏感性为85.71%,K敏感性为77.14%,Angle的敏感性为81.42%,MA的敏感性为84.28%;而凝血象检测PT的敏感性为40%,APTT的敏感性为35.71%,Fib的敏感性为45.45%,TT的敏感性为54.28%.TEG检测结果阳性为84.28%(59/70),凝血象检测结果阳性为72.85%(51/70),TEG的检测敏感性和凝血象检测的敏感性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TEG检测各指标和凝血象各项指标之间存在相关性,但二者无法相互取代,且TEG更加敏感的反映患者术后的凝血情况,对患者预后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