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化工学报       
摘要:
通过氧化还原循环制备了具有三维表面的纳米银电极(3D-Ag).采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和双电位阶跃等方法研究了电极的结构和性能.制备的3D-Ag电极表面均匀分布了(100)和(111)晶面暴露的纳米Ag颗粒,颗粒直径为30~150 nm.通过CO2的电催化还原实验考察了电极的催化活性和寿命,结果显示,相比未改性Ag片,改性3D-Ag电极具有更高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此外,3D-Ag电极在3组连续的2 h电还原CO2实验中能保持较高活性,而未改性Ag电极随时间逐渐失去活性.3D-Ag电极表现出的高活性可归因于Ag纳米颗粒有利于*COOH的稳定化和吸附态还原中间体*CO的脱附.
推荐文章
水溶液中电化学还原CO2的研究进展
二氧化碳
电化学
还原
电极材料
循环伏安法研究CO2电还原行为
二氧化碳
循环伏安法
电极材料
电化学还原CO2制备甲酸的电极材料研究
电化学还原
CO2
甲酸
电极材料
修饰的GC电极上CO2的电催化还原
玻碳电极
CO2电化学还原
修饰电极
钴酞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磷酸钠水溶液中氧化还原循环制备三维银电极还原CO2生成CO
来源期刊 化工学报 学科
关键词 Ag电极 电化学 纳米结构 二氧化碳 还原 一氧化碳 循环伏安
年,卷(期) 2017,(12) 所属期刊栏目 材料化学工程与纳米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809-4815
页数 7页 分类号 O64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1949/j.issn.0438-1157.2017079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建孟 浙江工业大学环境学院 187 2497 26.0 39.0
2 宋爽 浙江工业大学环境学院 39 455 12.0 20.0
3 何志桥 浙江工业大学环境学院 46 666 14.0 24.0
4 严婷婷 浙江工业大学环境学院 2 6 1.0 2.0
5 魏榕飞 浙江工业大学环境学院 1 1 1.0 1.0
6 许旭杨 浙江工业大学环境学院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0)
  • 参考文献(10)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Ag电极
电化学
纳米结构
二氧化碳
还原
一氧化碳
循环伏安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化工学报
月刊
0438-1157
11-1946/TQ
大16开
1923-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879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1783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