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六味地黄汤水提醇溶部位的主要成分及其补肾作用机制.方法 用Hypersile 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水(27∶7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6 nm;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25℃,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六味地黄汤水提醇溶部位的主要成分及含量.按照性别和体重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n=10):正常组、模型组、实验组.实验组按9.75g·kg-1体重灌胃六味地黄汤水提醇溶部位,连续给药9d;在给药第6天,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按50 mg·kg-1体重灌胃氢化可的松,连续4d,建立肾阴虚小鼠模型.第10天,用ELISA法测定小鼠血浆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含量,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小鼠血清促卵泡素(FSH)、雌二醇(E2)及睾酮(T)含量.结果 莫诺苷、獐牙菜苷、芍药苷和马钱苷的线性范围分别在0.24~2.40 μg(r =0.999 6)、0.14~1.38 μg(r =0.999 1)、0.12 ~1.20 μg(r =0.999 1)及0.24 ~2.40 μg(r =0.999 4)内,线性关系良好;这4种成分的回收率分别为(100.22±1.80)%,(100.83±1.94)%,(102.40±1.47)%,(101.40±1.50)%,RSD分别为1.80%,1.92%,1.44%,1.50%.在六味地黄汤水提醇溶部位中按生药量计算,莫诺苷、獐牙菜苷、芍药苷和马钱苷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20%,0.02%,0.06%,0.13%.给药9d后,模型组与实验组cAMP含量分别为(8.20±0.63),(6.90±0.15) nmol·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与实验组FSH、E2、T含量分别为(0.54±0.10),(0.88±0.04) mU·mL-1;(13.93±0.29),(15.48±0.43) pg·mL-1;(2.23±0.14),(5.63±0.48)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结论 六味地黄汤水提醇溶部位主要含有马钱苷、莫诺苷、獐牙菜苷、芍药苷,其补肾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cAMP含量及HPG轴中各环节激素水平有关.
推荐文章
六味地黄汤醇提水洗脱部位对小鼠阴虚模型的影响
六味地黄汤醇提水洗脱部位
阴虚模型
cAMP/cGMP
抗氧化
六味地黄汤相关单体对HepG2细胞内PPARδ水平的影响
六味地黄汤相关单体
PPARδ
HepG2细胞
超微六味地黄汤对孕期被动吸烟胎鼠脑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六味地黄汤
吸烟
脑发育不全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六味地黄汤水提醇溶部位的成分分析及对小鼠的补肾作用机制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六味地黄汤水提醇溶部位 肾阴虚小鼠模型 莫诺苷 獐牙菜苷 芍药苷 马钱苷
年,卷(期) 2017,(15) 所属期刊栏目 读者园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94-1497
页数 4页 分类号 R28
字数 303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699/j.cnki.1001-6821.2017.15.03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磊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 52 240 8.0 13.0
2 戴冰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 65 357 11.0 15.0
3 肖子曾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中医临床学院 53 413 12.0 17.0
4 范金茹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 82 444 11.0 18.0
5 张嘉妮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中医临床学院 6 66 4.0 6.0
6 李玉星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中医临床学院 7 57 4.0 7.0
7 吴沁璇 长沙医学院药学院 10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1)
共引文献  (101)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2(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3(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六味地黄汤水提醇溶部位
肾阴虚小鼠模型
莫诺苷
獐牙菜苷
芍药苷
马钱苷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半月刊
1001-6821
11-2220/R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
82-142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140
总下载数(次)
20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