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正>问题与意义《物权法》第30条规定,因合法建造等事实行为设立物权的,自该事实行为成就时发生效力。从文义上看,《物权法》似乎是在强调建造行为需要'合法'。因此,我们是否可以反面解释认为基于违法建造的事实行为必然无法取得物权呢?在《物权法》颁布之前,就违法建筑学说存在无权利说、动产所有权说、占有权说、不动产所有权说的争议。从理论上讲,动产所有权说回避了违法建筑被拆除之前建造人的权利问题,而占有权说则未能明晰占有权的权源基
推荐文章
试论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地位的问题
集体土地
所有权
主体地位
我国野生动物所有权立法述评
野生动物
所有权
立法
物权
所有权保留的性质分析及其制度设计
所有权保留
性质
制度设计
心理所有权在组织中的效用概述
心理所有权
结果变量
组织管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物权法》并未否定违法建筑的所有权地位
来源期刊 社会观察 学科 政治法律
关键词
年,卷(期) 2017,(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3-75
页数 3页 分类号 D923.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黄忠 68 396 12.0 1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社会科学文摘
月刊
2096-1979
31-2120/C
大16开
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号328室
4-918
200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963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10110
论文1v1指导